昨天,朋友跟我电话,说她去看牙了,做了牙冠,终于放心了,谢谢我鼓励她。半年前,朋友就咨询我看牙的事,我把我看牙的经历告诉了她,并推荐了我就诊的医院和医生。朋友的牙有一个很坏的牙洞,好的话,补一下就解决问题,坏的话,要换一个。朋友在种种顾虑下一直拖着没去,说去掉自己的一颗牙齿,安上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东西,内心有些崩溃,如果医生水平不高,就更糟糕了,要去也得在自己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去,要找最好的医生。
畏惧是因为无知,看不到一星半点的未来的模样,你的心就乱了。打消顾虑的方法是自己主动获得相关知识。我鼓励朋友自己先学习下关于牙齿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牙齿,有了和医生沟通的基础后,再找多个医生咨询,选中一个。
生活是问题排成的队伍,灭问题就是你知识的实操。
有一本比较喜欢的书《暗时间》,作者刘未鹏讲了他的父亲,自己组装了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几乎会修任何家用电器和机械,从电冰箱到空调,到摩托车,这都是自学的。这样的人是“生活学霸”,遇到问题自己动手,不会,找书去,找行家咨询去,然后自己学会。
我常常把电脑坏了、马桶堵了、车子抛锚、生病了等等生活中的故障,丢给别人,感觉这些问题本身和我完全无关,不会考虑他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发生故障的原因,开动大脑这事只在专业工作领域。
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有一次家里收拾房子,粉刷墙壁,事先约好的粉刷工因故怠工,临时找不到合适的粉刷工,父亲说自己来。虽然不情愿,抱着好奇,试试看的态度,做了这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做了才知道,了解它能更深入你的生活或者它比你学习脑筋急转弯、思维游戏之类更能锻炼你的大脑和做事的能力,你对一个从不涉足的领域有了熟悉,突然有了骄傲、自豪感。父亲也是个生活学霸,自己学开车,家里电视、马桶、车子等等坏了,都是自己动手搞定,装修房子时,他也跟着别人学粉刷、铺地砖、做木工,虽然这不是他的职业,总喜欢懂得。但我以前没认真关注过,觉得那只不过是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所限,不象现在花钱买服务解决问题,后来我慢慢认为,懂得不做,和不懂不做,是有差别的。
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活的每个领域都是所学实践的过程,你学过的数学空间思维、化学上的物质反应、物理的杠杆原理都能发挥它们的价值,只有不畏惧对生活任何领域的探索,知识才能转化成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