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间是我的一大难题,总是收拾不整齐,主要原因是东西太多了,太杂乱了,即使把不用的东西都塞进抽屉箱子,过几天还是会出来。
每次看着凌乱不堪的房间心里那个烦躁啊,真是由内而外的乱啊。
是问题总要解决,当然一揪出来都是一箩筐的原因和无奈。
就像看见我浪费粮食母亲总会拿六零年大饥荒说我是没有挨过饿,不懂得粮食的金贵。在母亲那一代,凡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都是饿怕了,那种恐惧是刻在骨子里,所以他们会特别节俭。
母亲总会把从坏掉的蔬菜水果里挑拣还能吃的部分,那些东西都是由好放到坏的,好的时候不尽快吃掉,放坏了还舍不得。
家里总有一堆待用的东西,小到线头纸片大到旧衣服旧床单。
在日渐丰盛的物质中长大的我一方面受着母亲浪费为罪过一方面看着没用的东西占据空间的那种无奈总让人陷入矛盾。
我也像母亲积了一堆的旧衣服、旧床单、旧笔记本……
明明看是多余的,又不敢扔,万一有用呢?
内心总有种心结就是舍不得。
即使成家后仍然重复着相同的生活方式,以前是把妈妈的东西东挪挪西放放,为了腾出一些空间,让房间变得更加整洁。
妈妈常骂:“你的手怎么那么闲?又把我的东西放哪了?”
我的心情真得是委屈吃力不讨好的感觉。
现在是老公,他也总有一堆不知如何安放的物件。当我费劲心力把他的东西整理到一起,把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清理掉。
老公会一脸的不悦:“有用没用就乱扔,以后再别动我的东西。”
久而久之,对于整理房间我内心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在处理物品时总感觉只要是存在房间里的东西都有可能有用到的时候。
比起有利于自己的事,人会把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失的事看得更重,想方设法避免。
这就是所谓的“损失厌恶”只要你心里还觉得“扔掉=吃亏,留着=不吃亏”,就永远都没法把房间整理好。
人还有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叫“禀赋效应”: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就会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从而对“扔”这个动作产生强烈抵触。
这两种心理都会阻碍我们处理物品,一方面觉得扔东西太难,一方面我内心一直无法正视外在杂乱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