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个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所以说起扬州一定要提到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和万里长城、新疆坎儿井并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从开凿至今千百年来一直发挥着作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还是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水源地。在物流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大运河的航道上,仍经常看到首尾相连运送物资的船队,以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扬州行-隋炀帝和隋唐大运河
古人修运河的原因不外乎几种,政治经济和军事,最初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就是出于军事目的。到隋炀帝的时候国家已经完成了统一,修运河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政治和经济。当时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连年战乱,中原地区的经济被严重破坏,而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已经是国家的经济重心,南方的物资需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首都和北方前线;南方门阀世族的势力强大,隋统一后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统治;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综合以上诸多原因,开凿运河、采取漕运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扬州行-隋炀帝和隋唐大运河
隋炀帝继位后,将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成一体,隋都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北京),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扬州)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但繁华程度及GDP当属扬州第一,成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但历史上对隋炀帝的评价却有失偏颇,谥号“炀”意为“去礼远众”,本身就是贬义。甚至说隋炀帝修运河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和网罗天下美女,极度丑化隋炀帝。客观分析隋炀帝灭国不外乎几个原因,迁都洛阳、三征高句丽,开挖隋朝大运河。频繁的发动战争,滥用民力,致使民怨频起,天下大乱,最终导致灭亡。
先说开挖运河,以上已经详细分析,是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并且经千百年实践证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就像秦始皇修长城,势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秦有孟姜女哭长城,所以开凿运河老百姓反对也是情理之中。但从国家长远利益和战略角度出发,隋炀帝的决定没有错,“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
扬州行-隋炀帝和隋唐大运河
再说东征高句丽,皇帝开疆扩土,吊打不听话的小弟,也没毛病。奈何这高丽小朋友出尔反尔,才不得对其进行三次征讨。一个刚结束纷争状态实现统一大隋王朝,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却在修运河的同时还连续几年千里奔袭发动战争,但可惜的是直到亡国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不过这项基本国策并没有因为隋朝的灭亡而改变,反而被继承了下来,终于在大唐盛世之时这个想法被实现了,彻底平定了辽东之乱。唐王朝征高句丽同样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死伤无数,但结果是使高句丽彻底臣服,所以也就没有人诟病,所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际很重要,成功有人歌功颂德,失败只能是墙倒众人推的结果。
只能说隋炀帝杨光同学没有循序渐进,有些操之过急,殊不知“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
扬州行-隋炀帝和隋唐大运河
杨广同学的成就还不止于此,在其继位之后,建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直至清光绪年间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综上所述,隋炀帝杨广实际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皇帝; 是一个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蛋的皇帝;是一个建成了隋朝大运河,成就了扬州千百年繁华的皇帝。
扬州行-隋炀帝和隋唐大运河
补充-大运河资格最老的一段“邗沟”
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后真的率军北上将当时号称综合实力第二的齐国吊打,甚至于霸主晋国争雄。后虽被越灭国,但不可否认邗沟在军事上发挥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