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游的弟子蔡世新(号少壑)为王阳明画像,师生都赞蔡作形神兼备,他人所不能及,后世流传的阳明画像多闻蔡世新作品。
中秋节,江西都察院副使、弟子顾应祥来看望王阳明,王阳明手书诗作赠谢。
在巡抚赣州期间,王阳明依然升座讲学,来问学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弟子邹守益、薛侃、夏良胜等都来赣州问学外,李呈祥(字时龙)、王仰(字孔桥)、王钊、王时柯(字敷英)、董欧(字希永)、黄直(字以方,号卓峰)、刘寅、周仲、刘魁、黄弘纲、王可旦、王学益、欧阳德、刘琼治、王一峰、张纯(字懋一)、俞庆(字子有)等一大批士子都慕名前来赣州。
王阳明从赣州返回南昌,来问学的人越来越多,王阳明于是设坛授业,陈九川、夏良胜、万潮、欧阳德、魏良弼(字师说)、李遂(字邦良,号克斋)、裘衍(字汝中、号鲁江)等几乎日侍讲席,另外还有王臣、魏良政(字师伊)、魏良器(字师颜,号药湖)、魏良贵(字师孟)、吴子金(字维良)、钟文奎(字应明)、舒柏(字国用)、唐尧臣(字士良)、万思谦(字益父)、王庭赞、谢道行、刘澜(字汝观,号一斋)、方洋(号湘源)、王贵(字道充)等。
王阳明写信给邹守益,称自己公务繁忙,讲学有点力不从心,说邹守益能来帮忙就好了。
时人对王阳明与朱宸濠的关系有不少猜疑、非议,甚至诽谤,对王阳明聚众讲学也颇有指责。提学佥事邵锐不赞同王阳明的学说,告诫诸生不要去听王阳明讲授,不少人因此回避。
江西巡按御史唐龙就劝王阳明“撤讲慎择”,王阳明回信表示不能从命。他说,大道平易,愚夫愚妇也可致知,但是后之论者,忽近求远,舍易图难,搞得大家都不敢轻议圣人之言,经典成为某些人的资本,或者被视为虚谈赘说。虽然如此,我王阳明却要求圣学之真谛,如沙里淘金,不因为困难而退缩。
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孟子说:“君子之设科也,来者不拒,往者不追。”设科,开坛讲学也。
“不愤不啓”者,君子施教之方;“有教无类”,则其本心焉耳。如果学生主观上没有好学的态度,引导他也没有用,但有教无类,则是作为老师应有的本心。
提学邵锐因此乞休,按察使伍文定竭诚挽留,但王阳明在乞休疏上批了同意,称自己屡次乞休无果,不能阻止他人求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