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里抄回这段话,看着看着突然有点话想说。
这阵子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处于在某个边缘挣扎的状态。
我说,痛苦是循环的。他说,他好像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聊完天的当下,我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比他可观,哈哈。
回来主题。
挣扎与犹豫都是常态。这些天生的痛苦作为情感的一部分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不断地重复体验它们。
挣扎与犹豫下的我们是混乱且痛苦的。
在这个常态下,我们要怎么办。🤔
大脑和机制都要准备好是更好的。
大脑🧠要怎么好,机制🔀是什么。
一、大脑
健康关于身体健康、情绪健康和思维健康。「情绪健康和思维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关联着的。身体健康的话精神力也会更强韧。
身体健康靠锻炼,瑜伽、竞技运动都是有帮助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生常谈的话真是一点也不虚,你活的够久就会反复体会到身体的重要性的。
二、路径
机制是什么,决策系统。假设身体已经准备好,回答什么问题是有更大的可能性通向一条「你事后不会后悔,不会觉得自己当时欠缺考虑,不会觉得自己当时脑子糊涂」的路的呢。(只想看技术的话,可以直接拖到下面看17-9-4)
我们在若有似无的运气面前,只能等待吗,只能缴械投降吗。
以下是从ZXY老师的微博收集到的关于【决策系统】的相关内容。
我是以自己能看的进去的方式做的笔记,所以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或是没道理,都可以回去看看原文。
18-6-11
生活决策体系,三个层级:
1.宏观的人生规划,底层逻辑是概率学。本质「让自己更多地暴露在好事会发生的环境内,然后等小概率事件起作用」。
+是要重复什么基本的东西呢?
2.下一级的战略,底层逻辑是「飞轮效应」。本质在于把生活中几大模块的事情彼此有机协同起来,不断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然后生活这个齿轮就会越转越快。(事半功倍,不是投机取巧)
3.最微观级别的,具体的每一个生活选择的方面,底层的逻辑叫「不对称收益」。简而言之就是多做「下行风险有限,上行收益趋近无限」的选择(投资界最基础简单的道理之一)。
18-5-10
「制定计划」的三个层次
一、战术
战术的核心是有简单、明确、可衡量的执行方案。比如一天背多少个单词、跑多少公里,重要的是把事情执行出来。所以战术立竿见影,可以指导具体行动。
二、规划战略(明确的取舍和目标)
战术的核心是制定一个宏观目标,然后通过设计某种模式和路径来抵达这个目标。而战略的本质是取舍,有舍有得才是战略,或者换个角度表述叫「一个战略的反面应该是另一个战略」。
举例:
×一个有趣、有上进心还有知识量的网红
√每天只发早餐吃了什么的照片的网红(意味着放弃文字表达、放弃早餐之外的话题,放弃了一天中的其他时段)
什么都想要意味着没有取舍、没有聚焦、没有资源的倾斜、没有反复的打磨和计算,所以最终结果注定什么都做不好。
为自己制定一个准确的、有舍有得的战略是很重要的。
三、「打造一个有一定概率会发生意外好事情的生活系统」(逾越战术和战略思维)(正确的池子)
通俗的说法,先把自己放到抽奖池子里。
举例:
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作的时候,都是在给自己增加一种「意外好事发生」的概率
● 创作-坚持写微博、坚持拍好的照片、坚持录播客、坚持让一些人持续的听到你的想法和声音……
● 意外好事/serendipity机缘巧合-碰到志同道合的人、被某个重要的人听到,给你带来新的视野、新的感受、新的机会、新的世界
小概率起作用的条件是给它足够多的样本,只有一件事重复得多了,小概率才会逐渐发挥作用。
所以这本质上是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长期、重复地做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因为如果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试一下就跑的话,那你其实是在和数学作对。
17-11-17
大计划--最重要的两三个principles(原则)
一个principles宏观拆分成「宗旨」、「使命」和「方法论」
「宗旨」:「向内寻找答案时候的标尺」。
比如你做这件事的内心准则是什么?希望这个东西成为什么?达成的目的是什么?——哪怕这个目的仅仅服务于你自身也没有关系,但重要的是诚实面对它;
「使命」:「当外部观测者评价这件事的时候形成的客观描述」。
想象有一天你这件事做成了,你最喜欢或者认可的朋友、媒体、评论家们给它下了一个判断和定论,那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件事对外部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会是什么?这个东西就叫做使命;
「方法论」就更好解释了。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指南,而是你这件事之所以在大逻辑上能成立的某种理论依据。
比如你可以说:互联网时代要来了,以后很多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售卖,这样能节省中间渠道成本,把利润让给消费者。而当消费者基数大了以后,低毛利也可以建立很大的企业(亚马逊)。当然,如果你想得更清楚一点,就会说:我们应该从书籍开始做,因为这个品类最标准化、不用试穿试用、易于运送也没有保质期问题。这就是更细节一点的方法论,但本质是一样的。
17-9-4
第一,想象一下你这个选择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然后这个结果你能承受么。如果完全不能承受,那最好别这么选。
第二,想象一下你这个选择的upside(大概可以翻译成「潜在带来的回报和好处」)在哪里,你有没有可能参与到这个upside?
当你真的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就选择那个「把你未来可能性关闭得最少」的那个选项。
对18-5-10【二、规划战略(明确的取舍和目标)】的思考
我以前是不懂战略的,觉得就是个虚词。今年知道了这是有选择,而不是大而全。正面可能是对的,反面也可能是对的,这样才是战略。
举我自己能理解的例子,打羽毛球。
1、(进攻为主)一有机会就杀球
2、(防守为主)不急不缓,等对方自己犯错
就是两种策略。
如果你既要不急不缓所有球都接住,又要等对方松懈就杀球,就是全都要了。
结合工作说,如果你要“作风懒散,能打胜仗”,那是总监级别能做的事,也就不是适合我们这些小喽喽的现状。以前我会为自己「按下葫芦起了瓢」的现状感到困扰。当然能力得提高,但是有取舍也是重要的。
就是要先接受自己「我不是不想做,我就是暂时做不到」。
接纳了,成人状态的自己才能被调动,才能开始学习。
接纳了,下一个状态才会发生。
而不是儿童状态的回避,或是父母状态的强撑。
三、小结
我也还在练习,不是每件事每个决策都就着以上的问题对自己发问到底。
不过这个过程的练习确实对我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这里分享出来。也是自己再梳理一遍思路。
其他的话
1.不把文章写得像公众号那样有可读性了。比喻和夸张都不用。想要读那些风格的人,应该可以直接刷微信,而不是来简书看吧。
2.今天发觉在这个号上乱七八糟说了很多。如果有后来来的朋友,觉得我说的哪里不妥当,可以要么认定是胡话,别太在意和较真。如果心里实在放不下,那么可以来私信我,我重新评估和调整一下。感谢阅读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