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85,11-10-2,告子章句上10-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癸卯日,九月廿四,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
辟,是躲避。
上一节,孟子指出义是本性中固有的本心,是羞恶之心,小到取舍,大到死生都以它作为决择标准,所以,人会有舍生取义的决定。
这一节讲舍生取义的人性原理。
孟子说,人心有两股内生的力量构成和运动,舍生取义之心由此生成,第一是慕义之心,对应着求生本能;第二是憎恶不义之心,对应着避死本能。
第一,生命是人的本能追求,然而,生命之心以为仗义而死,即使贡献生命,而凛然大节,万古流芳,生命之心对于义的追求超越本能对生存的追求。所以,虽然可以侥幸活命,但那一念慕义之心,必不肯苟且以求活。
文天祥的诗从小伴随着中国人成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泰坦尼克号》奏响最后一幕音乐会的乐师们以及把活的希望留给心爱之人的杰克,他们的慕义之心,在生死决择面前,如此从容!
第二,死亡是人之本能规避的,然而,生命的心以为不义而生,即使偷生苟免,而有羞面颜,负昧于人间的廉耻,生命之心对于不义的憎恶超越本能对于死亡的规避,所以,虽然可以展转脱离杀身之祸,但那一念憎恶不义之心,必不肯避难以图存。
要活命,憎恶死,虽是人之常情,但舍生取义,则是天理人心本有。
苏格拉底否决了逃亡方案,选择了毒酒,他用生命践行他所信奉的人生观: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而反思的人生,则如溯流回归的鱼一样,再怎样艰难,总是选择本心,超越生死。
擦亮良知,凛然人生!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