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觉得,“长大”是个心理意义的词汇。和年龄无关,取决于人本身。
往内里说,是怎样看待自己,生活的留痕,在心里的哪个点上起了变化。就像一层层细致包裹好的巧克力,外人看得到靓丽包装,多苦多甜,唯有当事人明了。
外在行为,又是内心的反射。一个人看重什么,立了什么目标,行动了多少,以及努力的程度。就像牵线木偶一样,人的行为无法反抗内心。不如意的环境,他人的期待,都不是重点。颓然的人,是他的心尚不安稳。
长大,是一刻发生的。是黑暗里的突然亮起的一盏灯,“哗”的一声,四周通亮。
你意识到了自己需要成长,那才会真正长大。
前段日子看了《比海更深》,开头慢悠悠得像极了日常的琐碎,导演似乎是没费什么力,只把发生在每个家庭的闲聊片段,搬上台面而已。前奏太长,我常是看一会儿,就被其它事给吸去了。断断续续播放、暂停多次,直到影片过半,人物因为一场台风聚集在了一起,才兴起劲,一口气看完。
1
良多是个不得志的小说家,仅有的成就是十五年前的一部小说——《无人的餐桌》,获了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奖。他去了私人侦探所,自圆其说是为了搜集素材,但在之后什么也没写出来。
他和同事经常向被调查对象告密,赢得双倍的客户。多赚的钱,又浪费在了赌博上。前妻响子带着儿子真悟离开,他硬生生拖欠了三个月的赡养费。
“我的人生到底从哪开始不正常了?”失意的时候,良多仍习惯涂涂写写。他贴了满满一墙的便签,稿纸上,却写一行,删一行。镜头扫向一旁的书架,数目最多的,是那堆他自己写的,卖不出去的小说。
2
母亲独自生活,个性固执,女儿让她多交朋友,她说,“交了朋友,也只是增加参加葬礼的人物而已。”
她在家自制咖喱酱,用牛奶做冰糕,每周和小区里的老太太们一起,去一个退休的音乐老师家听古典音乐。
她虽在口头上嫌弃儿子没能给她买大房子,“你大器晚成也太晚了点”,在心底,十分珍视儿子的才能。良多陪她出门,碰到音乐老师,她特意向他介绍。老师立正了身子,想表示欣赏,却记错了那本小说的名字。良多尴尬一笑。
实际上,他去母亲家里的原因更可笑,父亲过世,他想找到父亲收藏的一幅名家真迹当掉。到了当铺,老板却说,只有盒子是真的。
影片是从良多和他人的对话中,浮现父亲形象的。他和同事在一个高中附近蹲点,良多感慨,“我以前考过这所,没有考上。”同事问,“你以前想做什么呢?”良多答,“公务员。”
良多去姐姐工作的地方,找她借钱。姐姐一脸不满,和良多说,父亲当年也和他一样,站在同一个位置,问她借钱。
“你不是最讨厌和父亲相比了么?”姐姐揶揄道,“话说,父亲要是好好工作的话,妈妈也不至于四十年守着一个老房子了。”
父亲写得一手好书法,也因赌博,不停地把贵重东西往当铺里送。良多的公务员梦想,为的就是不想重复父亲的轨迹。
“我到最后也不了解他啊。”父亲去世了半年,母亲在聊家常时,冒出了这句。
3
响子开始和一个出手阔绰、举止浮夸的企业家约会。本着私人侦探的习性,良多默默尾随。他们去看真悟的棒球赛,良多拿着望远镜,“喔,他给他买了美津浓的棒球手套。”
之后,他们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企业家问真悟,“你的偶像是谁?”儿子说是奶奶。企业家一脸不解,应该找英雄当偶像呀。
真悟去洗手间,良多跟了进去。“那个人的声音真大声。”良多说。“是啊。”两人吐吐舌头。
餐桌上,企业家提起了良多的小说。原本淡定的响子,眼神认真了起来,细听他的评价。“我倒不想说这是浪费时间,但是我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哈,我就是知道你看不懂……”响子低下头,抿了嘴巴,眼里的光灭了。
“你也这么认为吧。”企业家问。
“嗯……”响子没和他对视,只是叹了一口气。
4
台风天,正好是良多和儿子每月一次的见面日,又一次,良多没凑齐赡养费。他的钱只够带他去买球鞋。真悟犹豫着选了半天,良多说,“就选美津浓的吧。”“真的吗?”
良多故意在上台阶时擦碰了鞋子,说是脏了,让店员给个折扣。
他们顺路买了彩票,一起回了奶奶家。路过小区公园里的滑梯,良多说,“以前我和你爷爷经常在台风天的夜里,躲在这里吃零食。”
“奶奶不会说吗?”
“我们是偷偷溜出来的。”
响子来接真悟。外面风势大,奶奶建议住一晚。难得的团聚日,风吹雨鸣,整家人都没睡好。
良多和真悟带上零食,穿上雨披,去那个滑梯。奶奶和响子,掀开窗帘往外看。奶奶见怪不怪,“去公园就没事。”
真悟咬了一口过期了的薯片,问,“爸爸以前想成为什么?你的梦想…实现了么?”
良多又一次提起父亲,他和父亲闹僵,是因为他不同意良多写小说。
“爸爸还没能实现梦想,但是,是否实现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是否有勇气去追逐梦想。”
良多问儿子,“你的梦想呢?”
真悟答,“公务员。”竟然和良多小时候一模一样。良多沉默。
5
真悟像极了良多,连写作天赋也是。一家人听真悟念作文,写的是奶奶是他的偶像。
良多和响子说,“这个年纪很少有孩子能写出这种结构的文章呢。他要大量阅读。”
他提议要给他选书。响子说谢谢。良多自嘲,我也只会这点了。
客厅里,奶奶从壁橱里搬出良多小时候的作文,给真悟看。“瞧,你爸爸小时候就特别会写作文呢。你也许也很有文采。”
真悟小心翼翼地看向奶奶,“什么是文采?”
“别这幅表情,文采不是坏东西。这是很棒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奶奶见他不言语。又问:“你不想像你爸爸那样吗?”
“嗯。”真悟点点头。“不想。”
“为什么?”
“妈妈离开爸爸是因为她不喜欢他,对吧。”
“他们结婚是因为相爱,所以你才出生了呀,真悟。”
“你觉得爸爸喜欢我们吗?”
“你知道他喜欢你们的。”
“那,如果我们中了彩票,我们还能在一起生活吗?”
“可能是吧。”奶奶开始噙着泪。
这个小孩有超出年龄的敏感,像个瓷娃娃,一碰就碎。
6
最终,响子也加入了台风天的滑梯夜聊。两个人看着儿子去自动贩卖机买饮料的背影。
真悟选了和他们一样的咖啡。
响子说,“这个点喝咖啡就不要想睡了。”
真悟:“我本来也不想睡。”
“那怎么行,你还是个孩子。”
真悟嘟着嘴,“这不公平。一会儿说我还是个孩子,一会儿又说我长大了。”
“我什么时候说你长大了?”
“就是那天,你跟我说,‘你不再是小孩子了,请你表现得开心一点好吗?’就在那天你约会之后说的。”
“多矛盾啊,不是吗?”良多意味不明地插了句话。三个人都不做声了。
良多在台风天也和往常一样,趁母亲不注意就翻箱倒柜。他找着了一个父亲用报纸包裹着的方砚。
当铺老板啧啧称赞,这是个好东西,估价30万日元。老板娘忽然递过了一本他的《无人的餐桌》,让他用这个墨给他们签名。
老板说,“这是你爸爸留给我们的。他说这是第一版,将来肯定值钱。”
“我爸这么说?”良多一脸惊愕。
“嗯。他一定很为你骄傲。我听说他买了书给每一个邻居发呢。”末了他自言自语了一句,“老家伙啊,你儿子真有出息。”
原来,父亲早就谅解了呀。那么,儿子将来呢,也会理解作为父亲的良多吗?
7
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每部都有他的鲜明烙印。他喜欢用支离的生活细节,渐近地,拼凑起整个家庭的回忆。一个个人物的加入,一组组对话的发生。剧情没有突来的转折,所有一切都像溪水那样淙淙流淌,是平凡、顺畅的。
而内里的冲突,贯穿始终。父与子的不理解,现实和梦想的割裂,关系中的矛盾重复在了下一代身上。问题既然存在,就不会消失,有人选择逃离,也有人选择面对,尝试缓和。
他的主角们通常少有“光环”,《奇迹》讲述的是妈妈离开了执意追寻音乐梦想的爸爸,带着哥哥,回老家居住。兄弟俩因此相隔两方,只能靠电话联络。新干线开通,听说在两辆列车交汇时许愿,愿望就会实现。于是,两人在爷爷的默许下,策划了一次逃学之旅。
在《步履不停》里,父亲是退休医生,长子继承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溺水身亡。次子多年打拼,仍是失业。在长子忌日这天,一家人团聚。热闹的家常下,死亡的阴影依旧笼罩,父母仍原谅不了那个被救活的家伙。这部片子的节奏很棒,尤其是描绘亲人间的克制隔离和深藏于心的内敛情感。
用一句台词作结尾。“你才25岁,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回到《比海更深》,最后,良多推辞了漫画故事的约稿,要开始另写一本小说。
他写得如何,接下来这一家怎么样了?影片和生活一样,结局是未知。
下一步,放弃还是继续追寻,是人的自由选择。我想,这就是导演想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