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丙渊 在我的文章里面写了这些。
可是所有事都没有那么绝对吧!比如,小孩用电脑,不是所有的小孩都会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不是所有的小孩不会被一些不好的内容所蛊惑的,不是所有的小孩真正玩过一时热精之后就只是玩一会儿而已,往往是你更加束缚监督着,越发的想一探他方之物为何,也许从此因为此物的存在而堕入深渊——当然,问题出现时,你不可能指责本身存在的事物,可是问题是否又只是我本身的问题,我想大概也不是,问题是多方面的。
他说的是有道理的,他考虑的很周全。他提到的是孩子,以及客观环境,还有自身问题,以此推断:他会成为个好家长的。但不是我的那位伯伯他的思考,因为孩子未成年期间,做选择的是伯伯,不是孩子。
其实世界杯到了,简书上都是一些世界杯的文章,而我又看到一些有世界杯标题,但也与世界杯无关的文章如《世界杯是一场性别绑架》,文章是极好的。我试图给作者解释之余,其实自己写下些文字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回忆。
4年一次的世界杯。对于国外的球员,是代表自己国家的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而在中国,就是一些老男孩美好的回忆的延伸。
世界杯,对于一些30岁到50岁多的人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因为那时候的人,没的选择。那时候没有中央五,没有各种体育频道。如果给你放世界杯,那就只能看世界杯。还好那几年的世界杯,非常棒。
对于我父亲而言,他心目中的世界杯,就是1986年那届。那年,我父亲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在济南做手术,父亲陪着他手术完毕,正好医院的电视放着世界杯的决赛。平时一有足球,父亲会抱怨不就是22个人围着球转嘛,有什么好看的。但每次遇到世界杯,父亲会一反常态,不发表抨击足球的言论,说:“鲁梅尼格,那就是坦克车,谁都拦不住。”父亲记不住马拉多纳的风采,却记住了鲁梅尼格的强悍。在父亲心目中,足球和鲁梅尼格是同义词。
对于我而言,我心目中的世界杯,是90年那届。那时候才9岁的我,看世界杯,是无奈的看。因为就只有两个台,中央一,中央二,地方台白天又不放东西。不看世界杯,就没得看了,还好那届世界杯精彩而且有趣,米拉大叔让大家看到了足球总是会有个结局出来。解说员是韩乔生还是宋世雄我记不清了,他不准确的发音,我也把年轻帅气的巴乔听成了“发条”。“发条”这个名字伴随我好久才明白不是“发条”而是巴乔。马拉多纳一个人和一群人周旋,戈耶切亚的神奇扑点球。现在回忆,当时我竟然看懂了。
相信很多人也像我这样,因为没得看而看世界杯。但世界杯是极好的,或许庆幸当时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电视台,没得看所以没干扰能全程看完世界杯。
为什么我扯皮教育,又扯皮到了世界杯呢?因为我和我的前辈以及父辈,都很少作选择。连看世界杯都是被迫看的,因为没得选择。
可以说父辈们很多东西都是没的选择。工作、结婚、生子、离婚也没法离。父亲给我提到他80年代出差的时候,要怎么开介绍信,那时候想旅游?不是出差就是妄想。而父亲的好友也给我提过,当时在北京排队打电话,要排1个小时。打电话?还不如拍电报呢。
父辈们就这么快达到了现在,他们几乎不会做选择,就有孩子,当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选择,大都迷茫了,他们的人生不需要选择,而现在的孩子都需要做选择。孩子又那么容易受诱惑,父母有责任抵挡这些带着诱惑的事物。但父辈们实在是做不到啊。而学校本来有义务的教育,学校也做不到。而父母以及学校甄别对于孩子的好坏,就只能靠学习成绩来衡量。
我也曾经是“受诱惑”的孩子中的一员。游戏厅疯玩,逃课去玩电脑。被父母打的遍体鳞伤的,我曾经被打的接近2个月都没法走路,就因为那次伤的太重,父母不敢打我了。后来我突然醒悟了,不是我“受诱惑”,是年轻的我精力太旺盛,好奇心太强了。
自从我的好奇心让我迷恋上弹吉他而不是玩电脑游戏的时候,父母强烈支持,母亲拿出了她两个月的奖金给我买了吉他和教材。我疯狂的练着吉他,一天练10来个小时,父母也没管我,也不会说我也不会打我。
现在每次想起母亲毫不犹豫的拿出钱来,就感动的想哭,父母打我是因为他们真的不会引导我的兴趣。但发现我真的“走上正途”他们又全力支持我,这就是父母,爱是全力而且是无私的。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而母亲拿出仅有的奖金给我买吉他和教材,也不在乎我把那把吉他最后送给同学了。(因为那把吉他做工实在太差了,当时不懂买的太随便,我要想提高水平必须换吉他,当然钱是我自己赚的)。她认为我是在学正途,就全力支持。
我在从未成年到成年交界的时间段,自己做出了选择。像我这样能自主选择的未成年人又有多少?相信现在的父母,可以说绝大多数,还是为了孩子好。做选择这个太不容易了。而又无法给孩子说道理,(欢迎观看《跟孩子讲道理有用吗?》)。
昨天,看到了一则新闻:
河南19岁少女死于戒网瘾学校
悲痛之余,我相对这位少女的父母说,既然你把女儿送到那个地方,当初你何必把她生下来呢?你们为什么不把精子射在墙上呢?但这只是愤怒的想法罢了。其实我也为这位少女的母亲感到悲哀,忙这忙那到底为了什么,管不了孩子。用了极端的做法,结果是最惨的结局,孩子死了。
看到这个悲惨的新闻,我那种想乱糟糟想大谈特谈的动力反而没了。
怅然若失……
如果说给孩子搞什么培训班。还不如给父母搞如何教育孩子的培训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