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研习随笔一
学校申请到亲近母语项目校,获得四个免费培训名额,每人各交了整本书<小鹿斑比>、图画书<风到哪里去了>、<日有所诵>一个单元共三份设计,我们再上金陵。
研习营设在南京大学附属金陵中学仙林小学分校。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文艺而气派的办学理念。
园林式的学校。这座仿古建筑叫方堂,源自“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塘中垒石,植莲,花鸭们在水中戏耍,在树荫下栖息,吓了我一跳。
这一段长城,融北方的灰色入南方七月的森绿,也是一种色彩张力。
红色砖墙戴一顶绿色长帽,在水蓝的天空下,就那么安静静地、圆溜溜地沉思着……
总觉得校园应该像这样,有很多很多的树,一方一方的花墙。
迎春花藤牵上去,又垂下来,红壁白墙黑框玻璃门。人摄景,镜映人。
这一处建筑是仿陶行知先生的逸少苑,花门开启曲折去路,各色树木高低呼应。十年可以树木,但百年未必树人。
先与建筑之前的,是建筑所承载的理念和功用。好的建筑就像肥沃的大地,沉默不语,却滋养生命。
学校建筑,更是如此。
小空间设计成一座宋瓷博物馆,里面有标本,多残片,但下课偶尔来转悠的孩子,多少有点实感。
建筑文化和教育理念如何水乳相融,这是一个宽阔的话题。这所学校,有所启示。
谁敢说我们不是环境的产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