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东家的几位总经理到成都开会,因许久未见,便约在一起晚餐,聊起了NHL最近的变化,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倒是对我的选择非常羡慕。
事实证明,我在公司业绩最好的时候出来创业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像NHL这样的大组织逐渐步入公司发展的第4阶段,业绩的好坏基本上与市场大行情保持一致,很难出现逆市增长的神话,尤其最近半年战略的不清晰和战术的多变,削弱了很多人的斗志。
而今,大组织俨然成了一头大象,每一步都步履艰难,在其中工作的人内心充满着不舒适。一个组织既想保持创造力又想提升效率,本身就需要很强的智慧,尤其是在做强做大的同时还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这些目标本身就存在矛盾,所以大组织整天面临着人才流失,管理者有力无所使的状态。
在笨重的大象公司长时间任职会让很多人成为工作的奴隶,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薪酬、职位和报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自己的提升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他们已经走在一条错误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大组织自然而然带上去的,最终导致的将是员工方向的迷失,这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
周边绝大多数人希望在大公司磨练自己,尤其是初入职场的新人,我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途径。不过,这不应该是长久之计,毕竟长时间待在大组织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很多事情轻车熟路就越不想重新折腾,但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无法与社会的发展接轨了。
管理上有这么一个常识,一个企业的优秀员工离职,其主要原因是组织发展没有带来个人相应的提升,尤其在互联网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更多的机会与财富,而那些埋头于工作几十年的人才是真正的廉价劳动力,我们抬头看一下,就连GDP每年增长速度都不低于8%,大量的人薪酬保持了几年如一日,真是佩服他们的耐力。
互联网的发展,社群经济的兴起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机会,像罗振宇提出的U盘式生存方式就是未来很典型的个人工作形式,而所谓“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就是一种自雇佣的方式。而未来我们跟大组织的关系则更多是联盟的关系,比如大组织即想有创造力又想提升效率,就集合一批有此特点的个人或者小团队,为他们提供平台,而不是在一套框架下实现多个最优解。
记得撒切尔夫人�说过“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有的只是个人和家庭”,意味着工作应该为生活负责,而很多人把工作当成了人生第一要务,反而无法平衡好生活与家庭,这都是本末倒置。管理哲学大师查尔斯汉迪过组合式人生的概念,就是要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所以他在49岁就开始了自雇佣的工作方式,每天保持专注与热情,随时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没有退休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家庭,这都是未来人们追求的方向。
目前在成都跟一些中小企业做顾问,他们对人力资源空前的重视,感觉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管理,其实这就是时代变化的体现,很多90后已经有了对传统大象式组织的反抗,只是他们还刚踏入社会,没有找到明确的道路,但等不了多久,这群人就将成为追求组合式人生的主体,如何通过联盟的方式而不是仅仅是雇佣的方式,会有更好的效果。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就是创造未来,虽然未来大组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但自雇佣与追求组合式人生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才是亲手创造自己未来的人。努力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和提升,不放过任何机会结交优秀的专业人员,让每一天与热情而不是报怨相伴,利用自己的专长去服务和帮助别人,同时获取丰厚的收获,这将是未来人才的发展之正道。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创造未来,与自雇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