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相同或相似的训练项目可以实现多种感觉系统的功能训练,如卧滚大笼球可以实现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感觉功能训练,那么该项目究竟实现的是哪一个训练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训练中主要刺激的属性。如果训练人员通过大幅度推拉大笼球,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前庭觉为主的训练,如果是均匀推拉并变化儿童身体接触部位,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触觉功能训练为主的训练项目;如果训练活动是以儿童为主,训练人员提供操作指令和安防,儿童完成各种动作,那么就是以本体感觉功能为主的训练项目。所以,训练设计者及组织实施人员要明确儿童在训练活动中主要接受的是何种属性的刺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个领域内多数训练项目的完成多需要儿童多个器官的参与,都具有一定的统整性,不存在纯粹的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或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只是各领域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严格区分训练领域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第一节 触觉功能训练
触觉功能训练是针对个体有触觉异常来实施的。触觉功能训练会面对两类性质完全相反的情况:触觉过分敏感和触觉过分迟钝。受训对象的表现特征为:厌恶或害怕接触自己的体肤、吮、滤手指、吞咬指甲、挑/偏食、厌食蔬菜、害怕陌生或黑暗的环境、胆小、黏人、不敢尝新、身体活动协调性差、自慰、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等。触觉异常问题在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及情绪行为障碍儿童中比较普遍。一些学习困难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也存在此类问题。
一、触觉生理、心理知识
1、概念 触觉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皮肤感觉合称为肤觉。
2、结构 感受器种类:梅克尔氏小盘、麦斯纳氏小体和感受触觉刺激的神经末梢。 感受器位置: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活动较大的地方触压觉的感受性较强。
3、功能
3、1感觉功能 可感知刺激表面的光滑、质地、强度、面积大小、静态物体的形状、大小,动态刺激变化方向和振动大小等。
3、2防御和保护功能
3、3肌肉及心理放松 如:伸懒腰、洗浴、按摩、拥抱、轻抚等。
3、4传递个体间的情感 拥抱、轻抚等表示亲密、善意、温暖与体贴等。
3、5奖惩功能 过重的触觉会向刺激接收者传递不满情绪,使其行为受到惩戒。
4、触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1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并促进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
4、2触觉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
4、3安全、自我保护。
二、触觉功能训练的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温度觉、触压觉、重量觉及痛觉。 静态信息:刺激位置及其面积大小、强度、持续时间、刺激间的间距以及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软硬、粗糙/光滑、形状)等。
动态信息:刺激的方向变化、强度变化、频率变化、连续性、多个刺激间的过渡衔接或整合等。 蒙式教育及教具中的触觉训练的优缺点:
蒙式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重量板、温觉板、实体认识袋。
缺点:只加强了手部的触觉。主体教具强调的是用手去感觉。但实际人体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于全身。
优点:在手部触觉方面的训练做到极致!
建议: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中,特别是专项触觉训练时,引入蒙式教具中的触觉教具是对感觉统合触觉训练的有益补充。
2、训练的基本方法
专项训练:对受训者体肤刺激的范围较大,甚至全身的,每次训练须维持一定的时长,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就触觉感知各维度属性进行更为具体的训练,也可以是较为宽泛的组合训练。
伴随性训练:在其它训练或日常生活中附带对童的肤觉进行训练。
3、训练的强度控制 触觉刺激有一定的滞后性,大约在30S以内。在儿童可承受范围内,触觉刺激的效果与刺激时长及强度成正比。对于触觉过敏者,训练中的刺激强度应该由弱到强,逐步提高体肤的抗敏感性;对于触觉迟钝者,训练中的刺激需由强到弱,逐步提高体肤的敏感性。4、训练基本途径
机构训练、家庭训练、学校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
5、训练注意事项
第一、根据体肤触觉敏感性实时调整刺激部位。一般而言,体肤中凡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较多的部位,其对刺激的防御较少。儿童触觉功能训练初期,触觉刺激部位须从相对不敏感的部位(手背及指端,脚背及脚掌边缘、背部等)逐步过渡到敏感地方(手/脚心、腹、腋下、颈正面、大腿内侧等)。当对刺激方式熟悉或适应水平提高后,刺激部位就不必拘泥于特定的顺序。 第二、训练中渗透必要的认知教育。
其一、儿童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向面及部们之间的关系。
其二、训练体位、动作类型及操作方式等。
其三、训练环境及设备的名称、功能、物理属性等。
其四、儿童生理及心理感受方面的术语或概念。如:手心、手背、背部外侧、体侧/体前/体后、按压、重压等。
第三、训练形式多样化 为有效避免单一训练方法导致的训练疲劳,触觉刺激形式要多样化。如频率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等等。
三、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球类系列训练
球类是感觉统合室中非常重要的轻器械训练及教育工具,用途广泛。从业人员须熟悉各种球的自然属性、基本操作及安全性。
(1)、自然属性包括球的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弹性、表面光滑度和充盈度等。
(2)、基本操作:拍击、挤压、滚荡、振动、传接等。
(3)、各种球无论大小、轻重、软硬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单独操练须谨慎,一般须在训练人员或相关人士的直接监控下使用。
2、滚筒类系列训练
滚筒类系列器械主要有子母滚筒、大车轮、滚筒、阳光隧道和钻笼等,它们是感觉统合训练室的基础设备,在训练儿童的本体感觉、前庭平衡、感觉-运动协调性、空间感知、判断等方面上有明显的优势,而用于触觉功能训练是“兼职”——通过伴随性训练途径实现触觉刺激。这种伴随性质的触觉功能训练虽存在刺激强度不够大、刺激目标不具体等问题,但能够较好地将触觉刺激与其它感觉刺激加以整合。(带有灯光及声音的滚筒,可以很好地实现视觉、听觉与触觉及其它感觉的整合,这种产品属于我司研发新产品的范围。在世面上无这种产品,研发此类产品来填补空白)。
适用范围:各种年龄段的智障、注意缺陷多动症、自闭症、脑瘫等儿童。
训练类型:筒类活动和筒外活动。
基本操作:原地来回滚动、滚动行进。
方案设计注意事项:
1、关注筒内设计,重视筒外设计。
2、筒外训练安全性、筒内训练注意卫生。
3、球池训练
儿童在球池完成行走、身体翻滚、手划拨球及潜入等活动,接受触觉刺激、声/光变化刺激以及身材重心变化的平衡觉刺激,对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身体协调均有帮助。
第二节 前庭功能训练
前庭系统不仅主导着个体的躯体平衡感和空间方位感的调控,而且参与对个体各种感觉信息的统整、躯体感知——运动的协调、注意力的调节、对脑功能整体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确保个体正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重要感觉系统。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是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转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上下加速度运动、水平加速度运动)。前庭功能训练内容有三个维度,角加速度、线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的组合运动。训练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
2、训练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使儿童躯体处于“失衡状态”,前庭器官得到加速刺激。
A、旋转
B、滚动
C、荡摆
D、起落与震动
E、骤起急停
F、反射性调正
G、组合刺激
上述刺激可以在睁眼、闭目及睁眼/闭目交替三种状态下实施,一般而言,先睁眼——睁眼/闭目交替——闭目。闭目下制造的失平衡刺激更明显、更频繁,强度更大。
3、强度控制
先从强度小的刺激(荡摆、震动),再到强度大的刺激(如:旋转、翻滚等),若出现眩晕、胃部不适等,可让儿童静息2—3分钟。避免儿童对该项目产生恐惧或厌烦。
4、注意事项
A、刺激维度问题:单一维度和多向度刺激相结合。
B、训练中渗 透认知教育问题。
C、心理支持问题。具体方式是陪伴训练、扶持、同伴互动游戏。
D、评估与反溃。
E、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浪桥系列(秋千)
2、滚筒系列
3、滑梯系列
4、平衡木系列
5、蹦床系列
6、独脚凳系列
7、球类系列
8、平衡台系列
9、徒手系列
10、日常生活系列
第三节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一、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各类本体感受器所感受的是肢体静止与运动的变化情况,其适宜刺激是动作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动作的方式、幅度、速度、节律性、力量大小、持续时间、动作间的配合和完成动作的体位等。由于本体感觉既参与了意识性运动状态的感知和反馈调节,又要参与非意识性运动的调节,所以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既要让儿童完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的意识性动作,又要参与意识性不强的反射性运动。
本体感觉训练重点是各种运动方式以及肢体内或肢体间的动作协调。训练目标越具体越小,儿童完成操作的作控制越精细,训练水平越高。2、训练基本方法
A、单一动作重复训练
B、多种动作序列训练
C、多种动作整合训练
3、强度控制 力量/负重、动作频率及动作持续时间。在训练开始的前3次,以儿童不呈现生理疲劳为宜,忌讳发生肌肉酸痛或拉伤等现象,逐步提高训练强度,确保每项训练活动后肌肉呈现轻度的生理性疲劳。
4、注意事项
A、儿童完成动作的主体性问题。要突出儿童的主动性及主体性,训练方式以“助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为主,尽量减少被动训练,让儿童在训练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控个体所要完成的动作。
B、儿童感知动作属性的问题。训练中经常要求儿童闭目或闭目睁眼交替来完成训练项目,增加儿童对动作的感知和表象,提高中枢对动作的有效控制。
C、训练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
D、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的刺激问题。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较其他地方感受器的敏感性差,需要进行专门的挤压、揉搓和牵引等被动训,以增加关节接受更多运动刺激,提高关节周围组织对动作的敏感性。
E、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
1、球类系列
2、滚筒类系列
3、平衡木系列
4、其它器械系列
平地滑板滑行、助推滑行、空中体操、踩踏车、袋鼠跳、独角凳。
第四节 综合训练
一、综合训练的基本对策
1、训练内容 因“统整“水平的差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综合训练分为低位统合和高位统合。
低位统合训练涉及感觉系统两两间或两个以上感觉系统间的整合训练,如视听整合训练、视觉-本体感觉间的整合训练、视-听-触-本体间的整合训练等。低统合训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触觉为基础,将视听觉等其他感觉刺激整合其中。
高位统合训练在低位统合训练的内容中负载认知、言语及音乐等内容,加强大脑皮层功能区与皮层下低位神经结构、外周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整合。训练负载的认知、言语内容,有的是大脑已经习得的,有的是新学内容。高位统合训练又分为两个水平,水平一: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提取并呈现大脑已有的认知、言语内容,如蹦跳床上边跳边背育儿歌或回答训练人员的提问等。水平二: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学习新的认知、言语内容。
2、训练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被E动、助动、主动、间歇、间隔训练。
特有方法:继时性综合训练法和同时性综合训练法
继时性综合训练法:训练内容的完成时间上有前后顺序、相继连续进行。如:直立原地闭目旋转5圈后,径直进行平衡木行走训练。
同时性综合训练法:是指几项训练内容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3、难度控制
难度一般从四个方面控制:
其一、调控训练内容的数量
其二、调控训练内容的难易度
其三、调整内容的实施方式 其四、调控动作的节律。
4、注意事项
A、训练人员要有“统合“意识
B、训练人员要对儿童有全面了解。如:意志品质、感知能力、运动状况、学校教学内容、兴趣爱好等。
C、实时展开相关概念、术语的认知教育。
D、安防问题。
二、训练项目举例及技术要领
1、单一器械上的综合训练活动
A、球类系列训练
B、浪桥系列训练
C、平衡台系列
D、平衡木系列
2、不同器械间的综合训练活动
A、海洋球(池)与其它器械的综合训练
B、球类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C、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D、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
E、其他器械间的综合训练
F、徒手和日常生活综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