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总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片段连不起来,怕以后年长忘记,用文字的形式来记住往昔,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童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代人的童年也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我爸总说他的童年趣事,70后的童年充斥着艰辛,充斥着对生活的挣扎与向往,记忆最深的是他夏天放学后借着同学的钱推走一箱冰糕漫山遍野地卖冰糕(那时候正是收稻谷的时候),他说赚来的钱觉得心里很美,可以靠着这笔钱过上几天好日子。青年的他拉过船,做过生意,感觉他尝遍了社会的酸甜与苦辣,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吧。爷爷辈讲得更多的是40年代的社会动荡,讲的是祖辈的有关的零碎记忆;
这是父辈有关的记忆,多希望能留下点什么,不然以后看什么呢?
记忆还是来到小时候,拉回到93年的冬天,我妈说我在她肚子里摔过很多跤(也是自己生命力顽强,才能有了现在的我),最狠的一次她说她牙齿都摔断了一半......我发现我有很多地方和母亲相似,包括吃饭口味、性格、外貌等等;打小记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个孩子好懂事,做事情好害羞,像个“羞猫”,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我,现在想起来也真是。
捉蝌蚪
幼儿园是在我们当地的村里上的,那时候的记忆不太清楚了,依稀记得过下大雨时父母会穿着水鞋,一步一步将我从学校背回去,现在的印象是那温暖的父母的肩膀,以前都没想起过,现在慢慢回忆起了那种熟悉的感觉,想来受到的关爱还是挺多的,至少比自己想象得要多。泥泞路上帮着父母打伞,我觉得那一路一步一步的脚印,拍成现在的照片应该是多么美好的摄影作品,思如今自己和父母的肢体接触越来越少,想想内心还是不住的心塞。父母的教育课也是大多数孩子的经历,那就是疼痛的回忆,还记得当时是春天,那时候水田里面有很多蝌蚪,当时我已经可以独立上学了,可能处于孩童的天真,对大自然的好奇,我竟然忘记了上学的时间,当然匆忙赶去的话也已经过了开校门的时间,我尽然也是那么耿直,直接索性就在外面等,到中午再和小伙伴一起回家,下午也不敢去上课了,还是老办法吧,这就样过了三天,我老师是我干爹(小时候迷信救了我一命,得了很重的病,拜祭给他然后就好了),捎了一张纸条回去给到了我爸妈,第三天下午放学后,我便经历生命中第一次“爱的教育”,那次教育我爷爷奶奶都没有拉住,只记得奶奶那瘦弱的身躯挡不住我暴怒的父亲,我爷爷也是属于那种希望我成材的态度,在旁边看着我遭难。那次教育使我养成了读书从来都不迟到的习惯,不论多早,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会记得清清楚楚。还记得爷爷一直是一个精干的、黑黑的男人,那个时候的他总会叼着叶子烟,仿佛看穿一切,他那时做得最多的是就是砍竹子打成各种需要的农具,比如背篓等等,我也有很大段时间跟他在一起,一起放牛,一起穿梭于乡间田野,那时候他给我讲的事我大多都忘了,但印象最深的是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人,他的骨子里一直有种韧劲,这种韧劲一直传承到我父亲,再传承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