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根据意识状态分成以下几类:
一,有意识抱怨
有意识抱怨如同字面意思,指抱怨行为是有意而为的,是经过思考分析的或者说至少是抱怨者在抱怨的时候知道自己在抱怨。
有意识抱怨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的很多抱怨行为都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完成的。
例如,妻子下班回家,发现丈夫没有做饭而在玩电游,心中不满了,就想应该抱怨他几句让他长长记性。于是开始了一个有准备的抱怨加唠叨。
再例如,丈夫发现最近妻子总是大笔开销用于网购化妆品,心中不满了,就想抱怨应该可以提醒警告一下妻子,于是开始了一个有计划的抱怨加警告。
二,无意识抱怨
无意识抱怨是指抱怨的行为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抱怨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并不知道在自己在抱怨。通俗的理解就是,无意识抱怨对于抱怨者而言是没有觉知的。此类抱怨就好像习惯性的、条件反射性的反应。
无意识状态同有意识状态相对。举例说明一下无意识状态: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总要全神贯注,仔细抬头看路况,双手努力抓住车把,时刻关注双脚交替前踩脚蹬,就这样自行车摇摇晃晃的还会不时摔倒。还记得吗?随着你熟练的掌握了自行车骑车技巧和经验,现在你再骑自行车疾驰,你只要关注前方的路况就可以了,至于手怎么抓把,脚怎么踩脚蹬,你已经完全不再思考了。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状态。
人类很多熟练的行为,都可以从意识状态转为无意识状态。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习惯成自然。
小时候,问你5+4=? 小孩子要扳手指一个一个数,然后说等于9。现在对于大人,几乎不用思考就会说出5+4=9。
对于喜欢抱怨的人来说,很多抱怨就如同简单算数题一样处于无意识状态,顺口而出的抱怨。抱怨者根本不思考为什么而抱怨、也不思考抱怨的结果是什么、更不思考被抱怨者和听抱怨者的感受。例如,一个爱抱怨的妻子无论丈夫穿什么衣服都抱怨难看。一个爱抱怨的丈夫无论妻子做什么饭菜都抱怨难吃。一个爱抱怨的人无论什么天气都抱怨天气不好。等等...
三,前意识抱怨
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还有一个区间,称为前意识,或浅意识。
前意识状态是这样的,抱怨者在抱怨的时候并没有主观意识的驱动,也不是毫无意识的反应,而是介入两者之间。
例如,你开车在路上,旁边一辆自行车很快的从你车前穿过,你紧急刹车避让。你会一边抱怨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一边在想这个人可能有什么急事吧,也不应该抱怨人家。不过真是太危险了。这个抱怨场景一来并不是主观预谋的抱怨,也不是无意识状态的抱怨。
再例如,妻子下班回家发现丈夫没有做饭在玩电游,抱怨丈夫几句然后自己去做饭了(注意妻子这个抱怨并不是思考后预谋的)。做饭时妻子会想,哎今天老公怎么了?怎么不做饭玩游戏去了?是不是在公司遇到不顺心的事了。接着妻子回去安慰关心丈夫,了解情况(注意,妻子此时知到了抱怨,并采取了抱怨以外的行为)。
如果用醉酒的状态类比无意识状态,清醒没有喝酒的状态类比有意识状态,那么前意思状态就是半醉半醒的状态。
您在抱怨吗? 您知道您抱怨属于什么状态吗?
抱怨专辑继续,敬请关注!
本文原创声明,作者——荆连起,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