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回乡,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群树狂舞 ,早已超越了雨纷纷的常态。此情此景,此季此节,家乡高峰之名应为“高风”更为贴切。
每谈及到自己家乡——高峰,虽心不向往,但也永存留念,缘由有三:一是因林场之由,我的家乡空气清新。家乡的地形自上而下呈下走的态势,从左到右呈流线型,恰如起伏的波浪。人们就稍微平坦的地方建房,祖祖辈辈延续了下来。90年代,房屋多以瓦房为主,黄墙黑瓦,大致相同。尤其是到了中午,炊烟袅袅从各家的瓦缝间冒出来,白得干净透明。 到了现在,家家户户也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了“变脸”,房屋变为各式的砖房,瓦房日渐稀少。我家房屋背后是当地颇为有名的永胜林场,我已记不清楚覆盖面积有多大,只记得儿时站在最高点看不到边际,林场以松树为主,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绿。永胜林场是天然的氧吧,即便十几公里外就是工业园区,都被这一层保护膜排兵布阵挡在了门外,丝毫不影响空气的质量。遇到晴天,看得很远,天空蔚蓝;遇到晚上, 四下寂静,月明星稀;遇到雨天,山间云雾,流水潺潺。深吸一口,只有泥土的气息和大自然的味道。二是因沙地之由,我的家乡泉水清甜。家乡泥土主要以沙地和大泥巴地为主。往上是沙地,特别适宜种西瓜,”高峰西瓜”在当地人耳中也是有印象的。沙地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泉水多而甜。粗略计算了一下,沿着公路一路进村,不到五公里内,路旁就有大大小小的山泉点十几处,到现在仍在汩汩直流。而且每地的泉水似乎各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清甜可口,有的纯净无味,有的夹杂着泥土气,有的则温润透心。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到屋前不远处的“龙洞”喝上一口,感觉倍爽。现在,村里都是引泉到家——自来山泉,浸润心田。三是因地势之由,视野开阔。我家居住之地算是在山的中上部,下方隔一条流入乌江的大溪河,对面是武隆境内的寺院坪。寺院坪海拔要高于这边,每到冬天,对面的山顶上会有积雪,遇到天放晴时,对岸白色点点的房屋、蜿蜒盘旋上行的公路、山顶上矗立的风车都看得很清楚。若是其他时段,中间则会被山雾给挡住,眼前瞬间变成了仙境一般。
清明回乡,本应祭祖,却被这一场雨给扰乱了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