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称霸宇宙?
普通薯片,文艺薯片,都是什么鬼?
最后,回答一个薯片界的终极问题:
薯片下酒配可乐,怎样吃才有逼格?
上周六,我们花了一整天,吃完了近300包薯片。300包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差不多接近在中国大陆、穷尽各种方式能够买得到的所有薯片的集合吧。
▲ 评测的薯片(仅1/4)
好的,在各位翘首以待评测结果(下周)之际,我们想先谈谈另一个问题:
薯片,这种人类最忠诚的小零食,
你到底了解多少?
上周的薯片大会,多少是一次对“薯片观”的颠覆:黄瓜味乐事算个毛啊,蚵仔煎、火龙果才是真奇葩;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薯片,差别也不只是包装和口味,软硬、酥脆、油多油少,可能都会是你给一款薯片打1分或者10分的原因。
▲ 嗯,编辑的手机相册已经长这样
作为本次大会组织者的我们,此刻内心的感慨如下:
对薯片,我们知之甚少。
你大概不知道,曾经的薯片和方便面一样“自带盐包”,可以“酌量DIY”口味咸淡;你可能也不晓得,品客薯片的问世,还要多谢一位科幻小说家……老实说,这些梗,我们以前也不知道。
正是这样的心情与认识,催生了这个薯片专题。如果你也爱薯片,不妨现在就开一包吃吃,聊以致敬这种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的小零食。
P.S. 本文有点长,欢迎跳着看。今天只讨论土豆(马铃薯)为原料的薯片,红薯、蔬菜类(非马铃薯薯片)暂时搁置。
\ 1 /
薯片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称霸全球的?
时间拉回到1853年,纽约上州温泉小镇萨拉托加温泉(Saratoga Springs),月亮湖旅馆。一位嘴巴很刁的土豪(有传言此人是与洛克菲勒齐名的范德比尔特),几次三番抱怨晚餐的“土豆片太厚”。自尊心很强的厨师乔治克鲁姆(George Crum),继而恼羞成怒,故意把土豆片切得跟纸一样薄,下油锅炸出了一份“薄到叉子都叉不起来的炸土豆”,却意外得到土豪手动点赞。
薯片,就是这样不小心被发明出来的。
▲ 薯片发明人 乔治克鲁姆(George Crum)
▲ 最早的Saratoga薯片(复刻版)
据传,“激情炸薯片”的乔治是个黑人厨师,娶了半打老婆,给自己的餐馆洗碗切菜抹盘子……且不论“重婚罪”属实与否,可以确定的是,历史上关于薄片炸土豆最早的记载,的确出现在19世纪末的美国萨拉托加温泉,并很快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风行一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薯片还要靠手工削皮、切片,只能小批量生产。1920年代,土豆削皮机的发明堪称划时代,但薯片成为一种世界性小零食,还多亏了一位名叫Herman Lay的土豆削皮机推销员。从他的姓氏,聪明的你大概已经猜到了个大概:
▼
称霸全球零食界的乐事薯片(Lay’s)
就是这位推销员一手创立的。
▲ Hermen Lay
▲ 很多人的薯片记忆,都是从这袋经典原味乐事开始的
作为美国商业化最成功的薯片品牌,薯片在全世界的风靡,乐事功不可没。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薯片被称为“Chips”,到了英国则变成“Crisps”。英式英语中的Chips,一如英国国民菜Fish & Chips所示,指的是薯条而非薯片。
\ 2 /
打个岔,薯片为什么总是一包气 ?
据说,一包薯片里的充气含量,大约是70%……这个数字嘛,有点囧。所以每次开袋嫌弃薯片少,好像也不是没道理。
▲ 网友恶搞乐事广告:有味道的空气
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薯片被压碎?
当然不只是那么简单。如今我们一直在用的食品密封包装,就是为了保持零售薯片的新鲜度与防潮而生的。后来,人们开始在薯片密封包装中充入氮气。一起来复习一下高中化学,氮气,是世界上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之一,在包装流程中经过一道氮气冲洗的程序,能够让薯片更长久地保持爽脆和新鲜。
同理适用于多数市售膨化食品。
\ 3 /
普通薯片,手作切片,非油炸,都是什么鬼?
都是薯片,放在一起,又不尽相同。按照不同的制作工艺,薯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切片型油炸薯片、2.薯粉塑形型油炸薯片以及 3.非油炸薯片。其中,切片油炸薯片是最常见的类型,也相对更为复杂。
1. 切片型油炸薯片
1.1 普通切片
1.2 手作切片(或称凯拓薯片)
1.3 波浪厚切片
“普通切片”,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袋装乐事薯片。大批量生产,土豆洗净去皮下油锅沥干装袋,全自动化流水线一气呵成,成品含油量在30%至40%。
与“普通切片”相对应的,则是近年来逐渐崛起的“手作切片”(Kettle Cooked Chips),这种薯片,通常喜欢标榜全天然材料、小批量生产,以及含油量比普通切片低20%至40%。
简单来说,就是大锅菜和小灶饭的区别,或者,普通薯片和文艺薯片的区别。
▲ 普通薯片,表面比较光滑
普通切片,油锅相对维持在较高的恒温,薯片中的水分会瞬间被蒸发掉(土豆含水量从80%骤降至2%),薯片会“哗”地吸饱油分,所产出的薯片,质地较薄,表面光滑。
▲ Kettle薯片,表面明显凹凸不平
手制切片,则通常是土豆不去皮切片,因而保有更强的薯味;分批进油锅的小批量“作坊式”生产,也意味着油锅温度较低,薯片炸制需要更长时间,土豆中的淀粉能够充分溶解(淀粉含量减少后,薯片会更加酥脆),这直接导致了薯片形态和风味的变化:含油量较少,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薯片质地则更厚更硬更有嚼劲,脆口程度上亦更胜一筹,并带有淡淡的焦香。
刚刚开始吃Kettle的人,恐怕会觉得这薯片有点硬,一旦吃习惯了,就很容易吃上瘾、停不下来了。
▲ 以前的小批量薯片广告
与普通薯片相比,小批量炸制的Kettle薯片,实际上是复兴了薯片诞生之初的传统工艺。虽然早在80年代就已初现端倪,但Kettle在欧美渐成气候,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
然而,因为小批量甚至手工生产,Kettle薯片的成本不低,比一般薯片高出2到3倍,却仍不乏拥趸,与“普通薯片”相比,其实有点“文艺薯片”的感觉。个中佼佼者,莫过于领风气之先的美国Kettle同名薯片,不过,乐事这种全球薯片掌门人,深知后来居上,也推出了自己的Kettle Cooked Chips。
▲ 波浪厚切和蘸酱……重点全错
切片薯片中,另有一种常见的形态,是波浪厚切,指的就是那些表面有波纹、一棱一棱的薯片。
波浪厚切一般是用来蘸酱吃的,尤其是洋葱酸奶油酱(Sour Cream & Onion),简直是经典款中的经典款(卡路里妥妥飙起来!),切达芝士酱(Cheddar Cheese)也是很受欢迎的销魂款。在这个品类中,乐事算是老手—1958年买入专做波浪厚切的Ruffles薯片厂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乐事在这个品类中一家独大。
2. 薯粉塑形型油炸薯片
由土豆泥(薯粉)压制出来,再进行油炸,表面质地均匀,薄身透光。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得薯片,只能算土豆小零食……英国高院在2008年还下过一纸判书,认定它不是薯片。当然了,这个话题有待争议。
代表品牌,还用说么?当然是某歌手代言的可X克。好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品客(Pringles)。多少人的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少不了这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品客大叔啊!
Again,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品客薯片,会被压制成这个流线型的马鞍形状?
▲ 其实吧……品客很高深的
事实上,早在70年代,多亏了一个叫 Gene Wolfe 的极客发明了压制品客薯片的机器,才有了今天的马鞍形薯片,将薯片压成这个形状,据说是为了限制两个轴向的移动(…),从而减少薯片碎掉的概率,而正是因为这种形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客薯片在入口时碎裂的快感。
怎么说呢,科学家拯救世界吧。
后来,据说他厌倦了做东西,改行去写科幻小说了。
3. 非油炸薯片
讲一下非油炸薯片呗……虽然我觉得,少了油,作为薯片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比较常见的是烤薯片(BakedPotato chips),简单来说就是把土豆片淋上油、进烤箱烤到干,比传统制法的油量会少掉60%左右(更甚于凯拓手作切片哦!),不少追求天然、健康的薯片品牌都会有所涉猎,比方说上文提过的Kettle品牌。不过,国内暂时比较少见。
就这方面而言,我朝人民当然不甘落后,烤箱算什么,微波炉大法才是真的好:土豆片洗净沥干,两面抹上油盐,1200瓦叮个5分钟就大功告成了。
\ 4 /
曾经,薯片就像方便面,自带盐包
现在,口味多得飞到天上去
薯片在最初成形之际,必然是“原味”的。曾有那么一个阶段,薯片就像是方便面,附赠一小包“盐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
上世纪50年代,爱尔兰薯片公司Tayto,最先研发成功了薯片的调味技术。最早的调味薯片,是洋葱芝士(Cheese and Onion)与盐醋(Salt and Vinegar)两种口味。时至今日,这两种口味依然经典无匹,且已基本固定下绿色和蓝色的基本包装配色。
▲ 至今仍是经典口味(固定配色)
从 1960 年代开始,薯片开始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一些薯片制造商,比如乐事,会针对不同地区顾客的口味偏好进行定制,什么“小米椒爆炒小公鸡”、“蚵仔煎”、“韩国泡菜”,也就见怪不怪了。
▲ 这个神一般的口味,你吃过么?
自从调味薯片一出现,各国人民脑洞就没关起来过,给你们看几个奇葩的:
[加拿大]
酸黄瓜|枫木培根|布丁
希腊羊乳酪和橄榄|牙买家烧鸡|热狗味
[德国]
咖喱香肠|东方香料
[日本]
紫菜|酱油|芥末|李子
比萨|扇贝酱|串烧|章鱼烧
[英国]
奶酪和蔓越莓|辣味芒果|薄荷羊肉
在这次的薯片测评中,我们还看到了诸如“蚵仔煎”、“鳕鱼”、“松露”、“热带水果”、“烤鱿鱼”、“昆布”、“青豆”、“蜂蜜”……以及,逆天的巧克力味,在下周公布的薯片盲测结果中,我们会一一告知上述口味的具体品牌,请大家稍安勿躁。
\ 5 /
薯片,配什么饮料
在本次薯片盲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位薯片达人:南十字星酒吧的首席调酒师Kiefer。同很多80后一样,Kiefer也属于吃膨化食品长大的那一代人;妈咪虾条、上好佳芝士条曾是他童年的挚爱,“乐事”进入中国后,Kiefer转而移情薯片,方知“一入薯门深似海”。
▲ 在超市考察薯片货架的Kiefer
约莫七、八年前,他转行成为调酒师,有不少机会去逛进口超市调研调料和糖浆,Kiefer当然不忘考察薯片专柜。据他介绍,自己吃过的薯片不下几百种,研究薯片配什么饮料,更是他的一大业余爱好,对薯片之狂热,堪称世间少有,同时又对各色酒饮极具心得、钻研颇深。要集齐这两者于一身,在魔都这块地方,Kiefer算得上一块牌子。
\ 薯片配可乐 /
对,薯片的第一配偶,必须是可乐!且一定是原味可口可乐,健怡零度什么的,起开点哦……原则上来说,可乐搭配任何类型的薯片都不为过。
Kiefer自己最喜欢的可乐用薯片,是芝士味或者葱味(…),比如英国特产Tyrrells,就有一个切达芝士韭葱味(Cheddar Cheese & Chive)的薯片。并且,可乐竟然还不是最佳选择,Kiefer认为最适合和薯片搭配的碳酸饮料,是七喜公司旗下的Dr Pepper。
\ 薯片配啤酒 /
薯片配啤酒,古已有之,看球喝啤酒来薯片,简直是天经地义有没有?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力波啤酒的这支广告歌,Kiefer的薯片配酒之路,便肇始于16、7岁时的烧烤味乐事配力波。很可惜,力波啤酒已经湮入历史长河,只留存于记忆之中。
如今,Kiefer最喜欢拿来配薯片的啤酒,是各色淡色艾尔精酿(Pale Ale)。Kiefer认为苦味高的精酿啤酒,比如IPA ,特别适合搭配一些“味道大”的薯片,比如,Mackies有一款名为威士忌与哈吉斯(Whisky & Haggis)的口味,地位堪比榴莲(Haggis是苏格兰羊杂名菜)—爱的人爱死,不喜欢的人则避之不及—啤酒花的苦味,就能很好地平衡这款薯片的“臭味”。
\ 薯片配烈酒 /
乍看之下,烈酒配薯片好像是个很奇怪的吃法。
但也有例外,某些重口味薯片,非常适合与烟熏味大的苏格兰威士忌(Scotch)搭配。譬如Kiefer最爱的Kettle品牌墨西哥青辣椒味(Jalapeno),就是最适合做Scotch下酒的薯片。薯片的辛辣与Sctoch的烟熏味同吃,形成了口感上的碰撞与刺激,十分值得玩味。
\ 薯片配鸡尾酒 /
不少日系鸡尾酒吧,常常会在落座后就发一碟味道淡雅的“原味薯片”。Kiefer表示,最适合搭配薯片的鸡尾酒,还是讲求口感清爽的“辛口”鸡尾酒,比如金汤力(Gin & Tonic)或者干马天尼(Dry Martini),薯片部分,国产的乐事原味薯片其实是最好的,不过记住一定要买袋装哦。
\ 薯片配葡萄酒(?)/
葡萄酒,拿来搭配薯片……只能说,伐要作。葡萄酒这种东西,还是比较适合搭配杏脯、葡萄干一类蜜饯,或者芝士肉拼盘。其实也并非口味相冲,只是想想那满手的油腻,再去抓一把净洁剔透的高脚杯,O la la……换个角度,一边优雅淡定地享受着酒香,回过头来“嘭”的一声开一大包薯片,怎么看画风都不大对的样子。
那薯片就不能配葡萄酒了吗?也不尽然。既然你要“嘭”的一声开袋,那我就“嘭”的一声开瓶吧。没错,香槟和起泡酒啊(虽然开瓶出声有点野蛮,可毕竟也是自嗨一场嘛)。
▲ 《七年之痒》香槟配薯片
事实上,这个搭配可是梦露在电影《七年之痒》中示范过的标准搭配,连一代女神都这样吃薯片,你Get到了么?
\ 薯片配水 /
其实逼格最高的部分,在这里。
我们当然不是在说白开水。
咸味的薯片配起泡水佳,薯片入口咔兹作响,倒一杯嘶嘶冒泡的汽水,这不是色、香、味、声俱全了嘛。关键是,一边嚼着成吨的卡路里自甘堕落、一边享受起泡水杀口的刺激,才谓之放纵啊。
而调味重的薯片怕是要来上一杯柠檬水去去腻。还真别嫌老土,当你试过1小时内吃60种不同的薯片,就知道一片柠檬有多么可贵了。
最后再预告一下:
下周我们将会放出日前的薯片盲品结果,
请各位耐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