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046字,阅读约需2分钟。
昨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陈葭璐校长在《围绕学校核心理念,构建学校独特文化》的线上报告中指出,要学会讲好学校故事,学校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学——意义感。讲好学校故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共同的行为方式。
正巧,在审核一期学校公众号文章《天福山远足,家长和我们同在》。我们正是通过收集48里天福山远足家长参与的故事,来诠释家校共育的深刻意义。
初四(10)班刘相玉同学的奶奶已经67岁了,但身体健康,乐观积极,爱好参加活动。听说孙女学校要举办远足天福山活动,毅然决然要陪伴孙女,做孙女最坚实的陪伴者,最终顺利走完全程。
初四(12)班张思彤同学一家四口齐上阵,为思彤加油鼓劲。他的弟弟才一岁七个月,一路上避免不了感到劳累和无聊,也曾跟妈妈哭闹想要回家,但思彤的爸爸妈妈却没有放弃,一边安抚小儿子,一边陪女儿走到最后,这份陪伴让人感动,相信这段经历也让思彤终身难忘。
这些家长亲力亲为远足的故事,给孩子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成为家校合作的标杆。就像昨天上午山东教科院王治芳主任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家校协同育人”指以孩子成长为中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支持与协作,各自发挥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并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互动活动,在此过程中家庭和学校也得到发展。
上周五下午,初四全体学生在报告厅集会,进行中考再动员。有个环节是校长发言,我就讲了7分钟。为了提高演讲水平,讲话前我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以备回放反思。事后统计,7分钟里学生鼓掌7次,笑声20次,现场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讲话中,先是讲了“一切皆有可能”的三个反面事例,提醒学生要心存敬畏。然后重点讲了初四年级一位学生的正面例子,他目标高远,职业路径清晰,虽然在同学们眼中他有些怪异,却多次主动拜访校长,成为校长的好朋友。我预言,他必将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行业领袖、社会精英。最后,我以食指的名诗《相信未来》的节选部分结尾。
我们要善于讲故事。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是滋养心灵,获得成长力量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
不会说话的人讲道理,会说话的人讲故事。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通过一个故事,你可以直达人们的内心深处。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说:“讲故事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为了让学校文化厚重而灵动,丰富而多彩,让我们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吧。
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