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4.2.14
阅读内容:《语文到底教什么》之第一章《语文课程改革》
阅读笔记:
一、笔记摘录
1.学习的概念
现代课程论之父泰勒所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厘清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两个概念
课程内容:是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教什么”。
教材内容:是指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是“用什么来教”。
事例解读:比如台湾赵镜中老师用《太阳》这篇课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的阅读的方法、策略,这是语文课程内容。而大陆的另一位老师《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教材内容。
3.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依据语文课程功能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征,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的熏陶、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共性化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可以从两方面去建构:一是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汉字、常用词语、常用句子、标点符号、简单的修辞、常用的文体等。(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字指文字,词指词语,句指语句,段指文章;语指语法,修指修辞,逻指逻辑,就是构成语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文指文学,比如文学常识,文学作品等。)
一是语文学习方法,包括理解词语句子,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各种文体的阅读等方法;除了阅读方法,还应该包括写的方法和听、说的方法等。
听说读写等语文技能是在掌握语文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运用练习形成的,再通过反复实践,这些技能就会形成习惯。
4.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拼音、汉字、常用词语、常用句子、标点符号、简单的修辞、常用的文体等。
(2)语文学习方法,包括理解词语句子,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各种文体的阅读等方法;除了阅读方法,还应该包括写的方法和听、说的方法等。
(3)学习习惯:预习,使用工具书,积累摘录词句,质疑提问,收集资料,细心观察生活,收阅读感悟
二、笔记摘录
1.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要用课文来教语文。
2.教学目标的制定紧紧围绕语文课程而非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要少而精,明确而集中。
3.课堂教学流程要以学生为主,采取板块式教学:认知—实践—迁移,通俗地说就是:理解—运用—迁移。
4.每次备课时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围绕课程内容来制定,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标度,思考本节课交给学生哪些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或策略,是否留足时间去运用时间。由此可生成一个教学反思的模板: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属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主,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否能做到实践运用,能否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迁移运用。目标的达成度、原因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