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但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了解大脑记忆机理,当我们不熟悉一样事物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去合理运用的。其实人的记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存在时间很短,仅能维持几秒或几分之一秒,电影就是利用了我们的感觉记忆,电影投影器快门会在每秒一关一开的24次,但在我们的视觉当中画面是连续的。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也可以称作工作记忆,不过短时记忆描述了记忆的容量,而工作记忆更能表达出提取长时记忆来解释外部接受信息的一个过程,记忆容量只有4~9个项目,持续时间15~30秒。
但是我们在平时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可以超过这个容量,例如开车你要抓好方向盘,眼睛要观察路面状况判断其他车辆的意图,随时做好踩刹车的准备,甚至在不熟悉的路段你还要听着导航才能到达目的地,这种活动就明显超出了容量。
科学家就针对围棋高手的记忆容量做了研究,给围棋高手和新人棋手一副真实比赛产生的棋局,让他们在同样时间下记忆,围棋高手可以把整个棋局完整重现出来,新人棋手只能够记住不超过10颗棋子,
科学家再给一副无序的棋局给两个类型的棋手记忆,而这次两类型的棋手成绩一样,研究发现原因就在于围棋高手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在自己的长时记忆里存在着十万多个关于围棋的组快,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英语单词,不会英语的就是是记住一个个字母,每个字母都是一个项目,会英语的就是把整个单词一起记,而整个单词只占了大脑的一个项目,这样就可以扩展容量,大脑里组块的多少和类型才是高手和普通人真正的区别。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也是我们最想达到的部分,高手的组块就存在这里,这里就是一个小金库,存量大,存储时间很长,但也存在缺点就是想把记忆存在这里难度大。
如何编码信息使信息存入长时记忆和如何更好地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就成为了关键。接下来就说一下科学家研究的成果。
影响编码的因素
1、建立联系
(1)生动
如果一段描述会让大脑浮现更加丰富详细的表象,那么记忆更好。
例如为了记住chicken(鸡肉,小鸡)这个单词有两个句子,哪个更加好记?
* She cooked the chicken.(她煮了鸡肉。)
* The great bird swooped down ang carried off the struggling chicken.(大鸟猛扑下来抓住了挣扎的小鸡。)
——Craik和Tulving(1975年)实验
(2)和自己产生联系
自我参照效应:如果要求你把一个词语和自己联系起来,那么记忆效果就会更好——Rogers及其同事(1977)
(3)形成视觉图像
在1972年有两位科学家John Bransford和Marcia Johnson把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先看一张图再看一段文字,一组先看文字再看图或者不看文字,然后两组回忆文字的内容。
“如果气球突然爆炸,导致所有的东西都远离正确的楼层,那么声音就没有办法传到。因为大多数建筑物都有良好的隔音效果,所以关闭的窗户可以阻止声音传播。由于整个过程都需要稳定的电流,所以如果中间的线断掉会带来问题。当然,那家伙可以大喊,但是人的声音也不会传播很远。另一个问题是,乐器的弦可能会断。这样相应的信息就没有伴奏了。很显然,更好的情况是距离短一些这样存在的问题会少一些。面对面交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小。”
如果你觉得不明白这句文字不要紧,因为不单止你看不懂,受试者也一样,实验发现先看图的比不看图或者后看图的多记住一倍,这张图把这些信息组织起来,搭建了一个框架,使材料更易编码。
2、积极创造
(1)生成信息
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经验复述一次,Norman Slameka和Peter Graf(1978)证明并命名为生成效应,费曼技巧就是一种生成效应的运用。
(2)测试
测试能提高记忆被科学家多次证明有效,在一定的情况下题海战术十分有效。
3、组织
通过含义、联系用图形组织起来,例如树状图、流程图、分类等,其实图像也是一种组织方式。
影响提取的因素
就算信息存到了大脑里,但是要用的时候不能够提取出来也是没有,我想你一定遇到这种情况,领导问你问你答不上,当过后答案就浮现在脑海里。
在这里影响提取的因素只有一条——匹配编码和提取的条件,尽量在同样的环境,用同样的心情回忆,在电视剧中医生就经常要求家人带失忆病人去熟悉的地方走走,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我用一副图总结一下知识点,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