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标的人生是航行,没目标的人生是流浪。”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清晰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这也并非一件易事儿。我们往往很多时候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包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都是假大空的,看上去特别美好却无法实行,所以更多的是半途而废。
帮孩子制定一个良好的目标,不仅要绝对遵守“是孩子想要的”准则(给谁制定目标,一定要是谁想要的),还必须符合以下7个原则。
1、使用正向的叙述方式。
是会做什么,要什么,而是不错什么 不要什么,因为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只听从做什么,而会忽略“不”这样的信息。
比如不能告诉孩子“不要打人”,那他大脑会自自动执行“打人”的信息。
2、以过程的方式叙述。
就是让孩子在头脑中先演练一遍怎样达到目标,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先怎样做 ,再怎样做,最后怎样做,然后我达到什么什么样的目标了,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在头脑中先体验一次,这样更能够提高孩子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3、存在于此时此刻的当下。
所提出的目标最好是立即可做,而非遥远的。比如孩子要想好好学习,他的目标可以从我今天要听好每一节课,做好今天的习题,再涉及到我要考好本周的周清,继续推演我要考好这次月考,比我要考上什么什么大学来的更加切实可行。
4、目标要更加具体化。
具体的目标胜过抽象的目标,描述的越具体,就越具有越强的动力,同时执行力也会越高。
比如孩子定目标,我要学习优秀,我要当第1名,不如具体到我的语文要提高5分,我的字体要更工整一些,因为只有具体的行动才能更接近目标。
5、从小步骤开始。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看不起,一小步的进步,总会给自己立下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一个大人一半减肥就开始制定目标,我这一个月要减10斤20斤,但真正执行起来也许你只减一斤两斤,当你发现实际行动与设想差距较大时,就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就容易放弃,孩子学习也是一样。我们只给自己比只追求一小步的进步,再远的路只要跨出一步再一步步的走下去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有一点一点慢慢去做才可以解决,良好的目标要从小步骤开始。
6、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
设定的目标不是先改变别人或是改造某件事儿,而是孩子能做的以及可持续做的。
7、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
孩子的目标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以他的语言来描述,比如孩子的目标是我要交朋友,父母就不要说成你希望人际关系变好,而是说好我明白,你想要交朋友,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他也切实的感觉到这就是我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为自己而干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更大的动力。
总之父母要协助孩子,让孩子了解自我,分辨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懂得取舍,提升自信,这也是父母终身需要学习的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