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无关重男轻女的文章,而是记录一下我身边的真实事件。日常生活,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鸡毛蒜皮,本不应该放在心上。可多少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内心的无奈都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所不能表达的。
前几天,我叔叔因为前期生病,大家前去看望过他。出于礼节,堂弟请各位去看望过的亲朋吃饭。那是上班的日子,还好距离上班单位不远,我中午下班了才赶过去。时间紧迫,虽都是重亲,我也并未多做交流,吃完饭就回单位去了。
下午快上班的时候,我收到了姑姑发来的微信消息,说她把自己大哥,也就是我伯伯得罪了。原因是大伯在姑姑跟前抱怨奶奶的啰嗦。姑姑回了一句:“大哥,都是妈生的,说不定以后我们老了也会像她一样。”
姑姑说,听她说完这句话,我大伯抬腿就走了。大伯一直看起来很老实的样子,但对这些人情世故,其实是很懂的。这一点,我那堂姐是遗传到了她的特点的。他听懂了姑姑的话,但是他的反应不是收敛抱怨,而是生气。
昨天,又收到姑姑发来的委屈表情。我只当是她的外孙玩她的手机发过来的。毕竟几十岁的人了,手机上发个孩子一样委屈的表情,我还真难以当真。我们简单的交流了几句,她并没有说什么事儿。
今天早上,带大宝出门的时候,收到她发的语音。说自己这几天过得很郁闷,因为大伯的事。听她说,大伯回家后,奶奶吩咐他给姑姑打电话给她买药带回老家,他丧丧的回奶奶一句,非得吃才过得去吗?
还听说大伯家堂弟的头盔掉到家门口操场边坡下,大伯说奶奶,再不喜欢他儿子,也不应该把头盔给扔了啊。姑姑很自责,觉得这一切都是她的错,一句话,让大伯没事儿就拿奶奶撒气。
这一件事儿,让我想起自己知道怀双胞胎的那晚,一整晚失眠。我不只担心自己肚子里可能是两个儿子,哪怕只有一个儿子,我也觉得不好。
奶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依次大伯,我爸爸,叔叔,姑姑。今年,奶奶85岁了吧。早在爷爷在世时,就因为赡养的问题,三兄弟商量来商量去。开始是说单独住,后来说大伯家和叔叔家一家一个。我爸长期在外地,就负责出钱。
我爸早在我五岁时就外出打工,我也是留守了13年才因为高考的原因,去到他打工的地方,在一起生活的。奶奶是一个传统的人,那时候,因为外婆的几个儿子有的不孝,有的成家困难,住在远方我父母家,奶奶是绝不会到我家,和她亲家住在一起的。
说是思想传统,我知道,她是体谅我爸爸。要知道,双方父母住在一起,这一大家人,估计会乱了套。就这样,大伯和叔叔以抓阄的方式把爷爷奶奶分开了。
在他们看来,养活老人已经是极大的孝顺了,哪里知道夫妻是老来伴一说。可就是这样的退步,也没换来几日安宁。因为爷爷的腿脚有些不利索,在叔叔家,总受到婶婶嫌弃,说是耽搁了她们出去挣钱。
他们一家,刚开始出去一个,后来两个,再后来三个,都在老家县城,偶尔回家。于是,房子里只剩下了有一条腿不方便的爷爷了。而大伯一家,因为堂弟惹了个不是祸的祸而吓得魂飞魄散。在我的帮助下,他们都去了我爸爸打工的地方。
这时候,爷爷奶奶又重新搬到了一起,住的是大伯家的房子。在我即将研究生毕业那年,一次偶然奶奶回娘家亲戚家了,爷爷一个人在家。那天早上,叔叔去大伯家,看到摔倒在厕所的爷爷。具体什么时候摔倒的,爷爷后来直到走,也没有能力再开口说话,所以不得而知。
爷爷就在那以后得10多天后,离开了我们。这下,家里就只剩下奶奶了。为了不至于孤苦伶仃一个人在老家,三兄弟商量后,租了我姨婆的房子,挨着我舅公的房子给奶奶住。因为当时姑姑租着舅公的房子,相当于这个妈,是委托给女儿来操心了。
从此,叔叔一家在县城边租房子住着,偶尔来看看。大伯一家跟着我爸爸继续去了打工的地方。一晃,时间过去了快十年。姑姑因为表妹上学,决定在县城买房了。这一来,奶奶便只能一个人住在姨婆的旧房子里。这时候,奶奶已经是80多岁的人。
商量了很多种办法,出钱租房子挨着姑姑新房?不行,她什么天然气,热水器,电梯,都不会用。请个人来照顾?大伯家经济条件不好,如果租房加请人,他和我爸共担,也很困难。这里得说一下,自从爷爷去世以后,叔叔家便说,爷爷是他家供走的,便再不管奶奶的事儿。
最后商定,大伯和大伯母已经60多岁,就不去外地打工了。回老家照顾奶奶,我爸爸把租房,雇人应该承担的那一半的钱给他家。他们在老家,有活也可以出去干,也差不多到养老的年龄了,加上子女给点钱,可以说就是三个老人一起生活了。
可一切并没有想的那么顺利。婆媳关系,是恒古不变的。何况有时候还要参杂着大伯认为的奶奶对其他子女的偏爱的抱怨情绪。他们一起生活,奶奶会在姑姑前抱怨,大伯会在姑姑跟前抱怨。
作为女儿的姑姑,如今哪怕是回去看看奶奶,也得看看哥哥嫂嫂情绪好不好才能回去。想心疼自己的母亲回怼一句哥哥也是不能的。女儿与儿子,对母亲的情感,差别就真的这么大吗?
姑姑为自己说话得罪大伯而自责,后悔。大伯因为不高兴奶奶而埋怨,甚至出口重伤。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庆幸,自己没有一个儿子,若不,我的女儿们能自由的回来看望我吗?
我在想,在那姑姑陪伴左右的将近十年里,估计是奶奶再也回不去的快乐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