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放手,让孩子们扎根大地,自主成长!虽然Flag已经立下了,但知道和做到还是有很大差距,今天很班长一起就有特别明显的感受。
和班长默契一起洗车,我带着小妹妹边喝班长泡的茶边聊天,妹妹在一边玩杯盏,而且要像Ruby爸爸一样,用夹子夹杯子。我虽然聊天但心里好像有很多小毛毛,喝茶的杯子被孩子这么拿来玩好像感觉不好,玻璃的盖子,陶瓷茶杯不小心就会被摔碎,人家的东西破坏了总是不好的,小妹妹穿得很多在家里不小心衣服就顺带把东西掀翻了… 心里起毛不确定咋办时求助班长。
平时长篇大论的班长却只告诉我了一点,如果是他的话,会和孩子说,这是别人的东西,玩或不玩要征求别人的同意。2岁以后孩子有自我意识,要学着分清自己和他人,自己的东西和他人的东西的区别,有边界感。物权意识是建立边界的基础,有了自己保护好了自己的东西才有他人存在的可能。这一点哥哥小时候我做得不好尤其是在家里讲故事的那段时间,对哥哥心理影响蛮大的。妹妹时有意识保护培养,物权意识好很多。
我告诉妹妹,茶杯用具都是车行阿姨家的,别人的东西,玩的时候要保护好。嘴上说着,其实我的手一直想动几下,比如拿着玻璃盖子,把杯子不时向桌子里面推下,确实担心给摔破了,为什么这么担心呢,当然不是担心赔钱,担心在养育方面我又犯了什么毛病,担心我纵容了孩子,又担心没有让孩子自己尝试… 哎呀,坐在班长面前,一个非常擅于观察发现的专家面前,我感觉自己的衣服被扒了似的… 以前好像没这么焦虑,现在是怎么了,这么在意呢?是我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还是潜意识中的完美主义作怪?
还好我给自己来了个积极暂停,打消了消极的念头,既然已经让小妹妹尝试了,那就该放手,束手束脚只会摔倒。我不去在意时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很多问题都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妹妹不小心甩手,还是把手里的镊子掉地上了,我本能地想去捡起来时,班长制止了我说,谁的事谁负责。然后他表情夸张语气温和地大声问,哎呀,我听到什么掉地上啦?是谁掉了呀?妹妹承认说是她不小心掉的。班长说,那自己捡起来吧。小妹妹从我腿上下来把镊子捡起来了。
嘴上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越位不代替,但我帮孩子捡镊子时完全没有意识到我在包办,日常中或许已经成了一个下意识动作了,哥哥也是这么被我包办着长到了8岁,我扼杀了他多少次成长的机会啊!培养孩子要有边界意识,谁的事情谁负责,如果养成得好,作业难题不就解决了吗?孩子成长中的各种焦虑也释然了… 但任何习惯的养成还是在日常点滴中,从捡起一把镊子开始!
谁的事情谁负责,我在脑瓜里在文字上再理一遍,以此提醒自己也控制那个下意识的动作。
还有一点安全问题,也值得记录下。妹妹催我走时,我说你去问问叔叔车洗好了没… 这时班长又提醒我了,5岁以前尽可能不要把孩子推向陌生人,尤其是在外面—陌生的环境,孩子还分辨具体场景,安全第一最重要。5岁以后有基本分辨能力可以创造机会尝试与陌生人交流,但任何时候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