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直很关注我们姊妹三个的成长,也更关注我们孩子的成长。多年前就给我们写了他的感悟,发来共享。
有感而发
关于养孩子,我说点经验和见解,供参考。
1,身体健康第一。居家养孩子,不论城市和农村,不论家庭穷富,勿容质疑,都是把身体健康看的十分重要。当孩子的身体有病时,家长应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工作和事情,把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当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以及任何活动发生矛盾时,其它一切必须䏜从和适应身体需要。
第一是吃。少年儿童的病,大多数或者说百分之九十是吃出来的。不管吃什么,宁可让他餓一点,不可吃的太饱。在日常生活中,全家大人应为孩子严格注意"七多七少"。即多吃家餐,少吃外餐。多吃主食,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食。多吃稀饭,少吃干食。尤其少吃干,条,片及彭化食品。多吃熟食,少吃生食。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冷饮。多喝白开水,少喝各种饮料。父母应时刻牢记并存把关监督。
第二是喝。少年儿童如水泡豆芽。因其贪玩活动量大出汗多,身体往往缺水。再加之夲身为纯阳之体,不但生热而且贪凉。可诱发多种疾病。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温开水,湿润清洗肠胃。午休起来或者放学到家后喝一杯,再吃点水果,可补充身体失去的水份。晚上睡觉前再喝一杯白开水,或者喝一包牛奶,以供身体运化。坚持一天吃三碗稀饭,喝三杯水,对外抗寒抗热,对内抵御邪火,水份充足,身体内部调节平衡,孩子自然少得病,精神足,皮肤润泽。
第三是穿。少年儿童属纯阳之体,按理说不怕寒冷。穿的很厚,整天捂着,不敢出门,不经风雨和阳光,对孩子成长极其不利。但是,由于他们的五脏六府发育还没长成,抗温差的综合能力比较弱。所谓温差,是指地区差,季节差,昼夜差和室内外温差。短时间内,当温差超过十五度以上时,他们体内的紧急调整是难以抵抗的。父母应严格掌控,及时为其更換衣服。例如闫瑾,从亚热帯到寒帯地区,从深秋季节(上海当时为深秋)到寒冬季节,不论地区温差,季节温差,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均都超过二十度以上,更需严格注意抗寒保暖。如果大人留意,孩子们多是在温差上出的毛病。
第四是保护眼睛。一是严禁长时间多次数看电视,看电脑和玩游戏。老想看老想玩时,一天一次,一次不能超半个小时。二是学习姿势要端正。父母要时刻监督,不厌其烦的说教,达到既保护眼睛又防止驼背的目的为止。三是按时睡觉,充足的睡眠是养护眼睛的基本方法。四是如果已戴眼镜,要一天三洗。首先要孩子养成习惯自己及时洗,其次是大人帮助洗,确保眼镜亮度。最后是每年定期检查,及时更換,防止近视迅速向重度发展。
第五是按时作息。养孩子应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不要认为孩子精力充沛,体力过人,让他做超年龄段的事。不论多么忙,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不论什么事,都不影响孩子睡觉的时间。还要按时起床,为了孩子的健康,大人和孩子都不能睡懒觉。早睡早起才能使少年儿童全面发育,提高免疫力,健康成长。
每天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之后,或者在家学习时,父母应不断地留心孩子身体舒服吗?饭吃好了吗?水喝夠了吗?衣服穿的合适吗等等。如果不把孩子的身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大人的过失,把孩子养的弱不经风,体质很差,甚至残缺不全,学习再好有什么用?那样父母会含恨终生的。
2,孝悌人品第二。圣人曰,为人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试想,对一个少年儿童,不先教育他知道天高地厚,老少伦理,敬爱父母,诚实守信等,让他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得到,不能失去,只能受奖,不能受罚,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长大进入社会,只能听好听的话,谁能与他合作共事?一旦遇到挫折,他看不惯社会,反感人类,不是怨天犹人,就想自杀,怎么生活?
孝悌人品重在家庭教育培养,重在父母言传身教,重在建立家规,树立家风,重在持之以恆。不可能一就而就。父母要在生活中,及时指出孩子的对与错,是与非的界线,让他慢慢懂得做人做事的规矩、边缘,指明进步的方向。爱孩子要爱在心里,不能常挂在嘴上,过之为泄漏天机。此时儿女会挑战父母的权威,一切邪性和怪脾气从此而产生,后患无穷。这样说有人担心,会把孩子培养成小绵羊。我说请放心,小绵羊性格的人是基因造成的,父母不是小绵羊,儿女决不会变成"小绵羊"!
3,学习文化第三。少年儿童学习文化,父母都十分操心。在什么阶段,什么时候操什么心,操到什么程度,应当心中有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持之以恆,特需毅力韧劲。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一害孩子,二害自己。
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时,让他吃饱睡足,以玩为主,学习为辅。学习成绩随大流即可。此时是儿女长身体和大脑发育阶段,主要教他知好歹,懂规矩,知危险,保安全。且忌拔苗助长!可是,在这六年中,父母往往心劲足,劲头大,攀比心强,好心做坏事的人特别多。
到四五六年级时,让孩子吃饱睡足,一半学习一半玩,学习成绩进入一流即可。此时是孩子发育五脏六腑,强壮身体,培养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个人性格的关键时期。父母千万不可勿视!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比学会加减乘除,比考分更重要!这时候,父母往往把心操过了,把劲使偏了。双眼只盯着学习名次与考分,不但勿视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培养,甚至不顾身体,逼着孩子走错方向。
初中高中阶段,是孩子志于学,父母至力管教和供养的时期。千方百计鼓励和支持孩子,进入身体好,品德好,学习好三好学生行列,并且努力争当其中的先进分子。孩子必竟还是孩子,仍需严格管理。身体需锻炼,生活需要营养,学习需要监督,行动需监护,行为需要调整等。
父母应皆尽心力,为孩子创造较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其内因发力,自觉主动奋发努力学习。
中国的多数父母,往往是前九年把心劲使足用完了,后六年认为孩子长大了,管不住,管不了,自己没精力,太疲劳,不由自主地放松了。结果功亏一篑,反而怨天尤人!为什么?总的来说,是父母教育孩子心里没数,没有抓住孩子成长各个时期的重点,把心劲提过了,用早了,使反了!
我的经验和观点是,幼儿园,放开玩,知好歹,知安全。一二三,玩中学,学中玩,懂人事,知边缘。四五六,很关键,先学习,然后玩,修品德,养习惯。升初中,自加油,吃住劲,争一流。到高中,要发狠,拼功夫,比精神,争先进,不让人!
最后说几点注意事项:
一是让孩子拉紧套,不留级,从小养成奋发向上的自信,勇气和精。
二是父母再累,再辛苦也要培养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快马无须加鞭,并且终生受益。否则,打死也不行。
三是学习以主课为主,副课和特长爱好不能影响主课。
四是父母辅导孩子,态度要端正,悔人不倦,循循善诱。要采用启发式,诱导式。实在不理解,就直接命题荅案,解疑释惑。不采用威逼,憋督式。
五是吃饭时不看书,不㝍字,不批评,不说坏话,不问与学习有关的事,不破坏吃饭的情绪和气氛。专心吃饭,快乐进餐。
六是父母严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争斗,或者说对方的坏话。既影响孩子学习,又影响人品修养,这是最坏的家风。
要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在身教重于言教的实践中,使孩子自由,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