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做事时都有三个成本很重要,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比如很多恋爱中的人,即使发现彼此已经不再喜欢,也舍不得放手,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在对方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再比如,花几十元买了一张电影票,看到一半,发现电影很难看,很多人也不愿意直接走出电影院,省下一些时间,因为觉得已经花钱买了电影票。
“沉没成本”是经济界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处理不好很容易导致两种问题:
- ** 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维持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 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没成本”而不敢投入。
避免“沉没成本”带来的问题,一方面要尽早意识到有哪些“沉没成本”,另一方面要理性处理“沉没成本”。
由于损失规避效应,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沉溺于对“沉没成本”的不甘,进而选择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带来更多的损失。也就是说,沉没成本造成的困扰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情绪。
处理情绪问题,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就是不二之选。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为ABC情绪理论。
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 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就“沉没成本”问题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为之前的损失而不甘和难过,也可以选择因为能规避进一步损失而庆幸。 显然后者更有利于我们理智的做进一步的规划。
“沉没成本”只是一种描述,它本身并不是贬义词。既然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导致问题,那处理好也会带来一些机会。
比如昨天讲的“先把帽子扔过去”,就是利用“沉没成本”来激励自己行动。下面是“沉没成本”的一些应用。
- 为了坚定自己做某件事的决心,可以先进行一些投入,就是所谓的“先把帽子扔过去”。
- 相比一个帮过自己的人,人们更容易帮助一个自己帮过的人,这也是“沉没成本”的功劳;因此相比于总是去讨好一个人,适当地让对方为自己做一些事,更容易巩固彼此关系。
- 营销中,也可以应用“沉没成本”。比如让顾客通过一定的门槛和付出而获得的优惠券,比白送的优惠券更有可能被用。
- 管理中的“归属感”,是通过员工持续努力付出,并且持续被认可产生的,也是一种“沉没成本”。
时刻反思,时刻记着自己的最初和最终目标,不执着于某个中间步骤,让自己在该投入的时候持续努力,该变通的时候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