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的“唤醒”与“焕新”
要更好地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乡村地区因为所处地理环境、地势、地形等多重要素的影响,相比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高低落差。近几年来,针对乡村经济发展,各地区也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寻找和探索如何有效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在明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之前,要了解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西部地区农村集体资产少,集体经济发展还处于“慢车道”。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改革促发展,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造血”能力弱、收益较低等困境下,寻求破解之道。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重困境
西部地区村集体经济面临四大瓶颈问题,分别是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缺乏优势产业带动和发展模式的困惑。老龄化趋势下的干部虽政务能力强,但缺乏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村集体经济薄弱,机制不够灵活,曾一度被村民称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模糊集体份额,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成为可量化的股份。这种薄弱多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这类村一般只能把村上的一些资源发包出去,获得固定收益。有些村还探索养稻田鱼、生猪等产业,但是整体效益低。还有一些条件较差的村基本是“等、要、靠”各类扶持资金,自身无法“造血”,一旦停止扶持,又将退回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
二、 优势村集体经济的模式与启示
村集体经济只是提供了高效生产、共同富裕基础的可能性,它的优越性如何被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看要素的结构方式是否合理,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符合农民的发展意愿,集体经济的价值才能被发挥出来。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村均可支配收入达936万元。而大多数西部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集体经济有名无实。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企业股份型、物业经济型、农民合作型、资源开发型四种主要模式,城郊农村采用物业经济型、一般农村采用农民合作型、独特资源优势村采用资源开发型,苏州在农村集体经济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围绕“三农”的理念,学习开拓先进经验做法,结合地方实际及需求,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西部部分地区也开始尝试自主探索适合本村庄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动
三、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索
未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规模,还需要优化结构,提高经营性收入和稳定性收入的占比,政府需要放活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政策,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下充分发挥村集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加强对薄弱村的财政扶持、鼓励村联合发展和跨地区发展、加强村级职权、事权与财权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