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与导师。
感恩刘老师特许的地面工作坊学习机会,收获的除了是对焦点理念更深刻理解之外,最大的体会是讲师和导师的区别。
个人感觉,讲师以讲课为主,传授知识;而导师侧重于对人的引导,方式灵活多样,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支持到每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刘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后者。
身教——让自己成为榜样。课程中所讲的一切内容都是自己实践过的,所举的例子也大多和生活相关,不但给人感觉相当接地气,也很有说服力。
这些还在其次,作为导师,自己所经过的一切、目前拥有的一切状态,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引导。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就是刘老师常说的气场。
具体:
留作业——特指课前作业。这个作业就成为一个导向,引导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去学习,有所准备地有侧重点的听课,有点以终为始的感觉。让自己更清楚地看到自己需要什么,并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围绕这个目标做学问。
暖场——了解到现场听课人员的结构之后,迅速作出适应每个人的组合,检验过往,调动求知,还领这支要继续长久走下去队伍迅速磨合。让每一个人都迅速找到自己在课程上的位置和所需,迅速进入马力全开的状态。
共情——能够很快感受并且表达大家心中的所感所想,并植入生活中的场景,一下子拉进和大家的距离,建立亲切和信任的感觉。的确是一种被团体咨询的感觉。
赋能。在整个课程中间,随时赋能——眼神、语气、神态、言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正能量的传递和对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
声音的节奏和质感——语速适中,适当停顿,留给他人思考和承接的空间。好奇为什么刘老师连续那么多长讲下来还是中气十足掷地有声的感觉,听得很有力量也很舒服。
临场应变能力,幽默的能力——不时穿插课程之间,不但活跃了气氛,还让人对课程印象深刻。
课程节奏,时间的把控。要做到这个需要对课程流程的熟悉和对现场的判断把控能力,感觉没有捷径,多练多讲是王道吧。
例子——不断的与生活连接,举身边人与事的例子,不但有说服力,更给人以希望和践行的力量。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好的老师,不仅教授知识,更给人以学习知识的希望与动力,激发每个人自身的力量去探寻所需——就像此刻的我,如此心甘情愿的在各种事件的间隙之间回顾着课程中的片段,不忍错过一丝收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
(一)、團體前的準備技巧
1. 方案設計的技巧
(1)配合性別、年齡
(2)配合場地、設備
(3)參考團體發展階段
(4)暖身活動與主題配合
(5)分享時可以一、二位成員為焦點進行處理
(6)準備一些備用活動加團體進行彈性
2. 團體招募與成員篩選
(二)、團體初期所需技巧
1. 協助成員互相認識的技巧
2. 有效建立團體信任感
(三)、團體進行中所需要的技巧
1. 基本的反應(溝通)技巧
積極傾聽、同理心、複述、反映、澄清、摘要、具體化
2. 催化團體的交互作用技巧
執中、解說、連結、制止並防範團體成員出現反效果的行為、打斷、支持、設限、
保護、解決衝突、使用非口語行為、沈默、聽取眾意、分組
3. 協助團體工作達成目標之技巧
結構化、聚焦、提供資訊、提出具體計劃、發問、探測、調律、面質、建議、探
索、情緒停留、直接指導、解釋個人心理動力、挑戰、增強、重新架構、自我表
露、示範、角色扮演、家庭作業、與協同領導者合作
4. 洞察團體社會互動技巧
團體測溫、社交計量圖
(四)、團體後期所需的技巧
1. 有效對一次團體聚會及整個團體作結束
2. 運用評量的方法來評估團體效果
3. 運用追蹤的程序來維持和支持團體成員
五、團體事件處理與技巧
(一)團體事件
1. 成員不願坐到團體來旁聽就好
2. 成員悶悶不樂坐一旁發一言
3. 成員交頭接耳打鬧鬧
4. 成員拒絕參與領導者設計的活動
5. 團體有2/3成員都處有完成家庭作業團體的內容與作業有關
6. 團體有1/3成員缺席
7. 團體進行到一半位成員說想先離開
8. 成員開玩笑開過火了一成員氣哭了
9. 成員批評領導者不會阻止搗蛋人
(二)、事件的處置對策與技巧
1. 事件對團體的意義
2. 處理原則
(1) 立即處理
(2) 示範不防衛
(3) 坦誠面對
(4) 即學即用
3. 處理技巧
(1) 停格
(2) 呈現問題
(3) 表達感受
(4) 邀請成員一起面對、討論、分享
在带领讨论及带领活动程序时,教师需要随时转换老师的角色,方能有效地进行各项辅导活动。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气氛,并透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主要是担当促进者/使能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了解及分析问题核心,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体会群策群力的窍门,领悟人际交往及自我成长的乐趣。教师在团体辅导时除了着重学生间的人际互动外,亦需要注重带引讨论的技巧及带领活动程序技巧。
透过团体辅导活动程序和讨论,学生可把认知层面的理念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有利培养学生内化良好的品德素质。这类团体辅导活动亦能营造课堂和校园和谐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互相敬爱和关怀,达到尊师爱友的宏旨。
一、带领讨论的技巧
(1)身体语言
积极聆听
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
头、手的动作
彼此的距离
座位编排
(2)鼓励和支持
口头赞赏、眼神、点头、语气等能令学生更投入讨论,这亦増强他们分享经验的信心
(3)反映技巧
反映内容
反映感受
(4)提问技巧
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的提问技巧,提升学生的分析及判断力。强调处境问题:
(i) 多运用发挥性问题
教师可多运用发挥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
® 怎样? (然后停下来让学生思考)
® 为了什么原因?
® 你能否就…….问题多说一些呢?
(ii)运用转移焦点学生
教师把问题转移开去,让学生多些参与
例如:「大明同学遇到…问题,请问其它同学有否遇到相同问题?」
「大生同学提出的解决方法在…问题上,请问其它同学可否提出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呢?」
(iii)运用反问技巧
教师以学生立场及利益为前提发问,又可用假设语气进行反问,例如:「假如大光同学没有气力支持下去呢?」
(iv)利用处境问题询问学生所采取的立场,藉此帮助学生思考,然后作出适当的抉择。例如:「同学认为你能徒手完成这项指令,但是你刚于日昨扭伤了手碗,那又怎样呢?」
(v)运用转换环境的发问
要求学生解释在某种情况下采取某种立场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其它人可以基于不同的理由而作出相同的选择,从而丰富他们的经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处境。
(vi)角色对换
要求学生易地而处,训练学生从别人的角度来分析情况。
(vii)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探索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了解及挑战其它同学的观点。
(viii)深化情境
适当地加入新的数据,令原来的情况变得复杂,亦突破固有的认知范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潜能,鼓励他们从多个观点探究和分析。
(ix)澄清和综合
透过综合不同角度的分析及考虑,引导学生从自我中心的思考层次,发展到顾及别人需要的层次。
(5)终止技巧
如有学生发言过长,教师可于中途抽一点可赞赏的论点,以表示欣赏,从而转回话题或转换焦点学生。
(6) 个人分享
适当于沉默的小组讨论中,可以提纲扼要以引领学生参与,共同讨论问题,分享的内容要切题,切忌滔滔不绝,若引用个案时,不宜指名道姓,
切忌个人演说
(7)总结的技巧
着重简明扼要
容易令学生跟进讨论的进度
二、带领活动程序技巧
(1) 鼓励学生积极聆听:
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聆听者,用适当的态度来显示他对学生所说的话感到兴趣,并愿意认真地考虑他们的意见。积极聆听可使学生清楚程序运作的细节,可帮助学生按活动程序的限制合作完成事先指令。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先跟学生订立游戏规则(团体规范),如互相尊重、先让别人讲完才发言、保密、不取笑别人或作负面批评等。或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团结力量,要互相支持、鼓励、订定以整小队完成事先指令为目标。
(3) 制造机会让较沉静的同学加入讨论或参与活动。
(4) 教师应避免说话太教条化或带批判性。亦不可具体地指示出学生该怎样做去解决困难或完成事先指令。容许学生有思考和讨论解难时间,必要时提出少许暗示。
(5) 教师可参与活动和讨论。例如:先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在讨论结束前,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注意,教师在推行程序时是促进者/使能者,不可因过份投入,变成为一位参加者。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都比学生为高,过份热情会阻碍学生体验机会。(作者为香港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