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人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都是来源于:话太多。
闲聊时,你无意说了某个人或者某件事,这个事情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你因此招惹上了是非。
酒桌上,你情绪高涨随口答应了别人一件你能力范围外的事情,最后你不但没办成而且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你因此遭到了他人的记恨。
成功时,鲜花和掌声都向你涌来,你狂妄地彰显着自己非凡的能力,却忽略了其他人的价值,你因此失去了人心。
《道德经》说: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逞已见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做众人之长。
无论你论人是非还是自我夸耀,其本质都是在表达你的认知。
很多时候会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况。
他人曲解你的意思,即使你觉得很冤,依然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困扰。
更何况:言多必失。
人就是这样,明明一两句话就能把事情说清楚,但是,非要多说几句,多说的话,其实自己内心也是知道的,说得有些偏,有些过了。
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总是肆无忌惮的说出来,很多话是,说出后就已经后悔了,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这与其说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倒不如说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话太多其实是在放纵自己的心性。这是话多的本质原因。
如何改正这个毛病呢?
其实很简单,方法就两个字:
少说。
无论是你觉得是对的或者是错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就行了,三句都算多了。
这样,一来可以锻炼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培养自己沉稳的心性;二来可以引发自己的思考,把观点总结成简短的一两句话,锻炼了自己思考、总结的能力。
这个过程是在“修言”。
有人说,不就是“少说”嘛,这还不简单,太容易了!
《道德经》说:
多易必多难。
把问题想得太简单,势必会遭受很大困难。
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从长久肆意的放纵言论,做到慎言慎行,这个过程其实是很难的。
《学经》说:
妄言者,犹如寒冬深山冰柱,利剑不足以削其存者,时势造也。又如江面之冰封,非一日之寒也。
所以,想一下子彻底改变,这是一种虚妄。
但是,也并不是说困难太大就改正不了了。
而是说,对改正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当你真正去做,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造成自否、自怨、自弃的情况。
就比如戒烟。
有的人决心戒烟,下决心那一刻就不抽烟了,这样的人,有,但是很少,这样的人内心受到过极大的震动,不然不会对自己这么狠。
绝大多数人,猛得一下子就不抽了,这样的做法导致的结果是,戒烟失败。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所以,“修言”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
不急不弃不求大。
因为“不断反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当反复的时候,人们容易自我悔恨、自我谴责、自我否定、自我放弃。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你并没有犯多大的罪,只不过是你使用了虚妄的方法,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你周围的环境,你通过“少说”的方式去“修言”,但是你却发现你周围的人却是喜欢讨论是非、喜欢说“妄言”的人,你内心会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无奈。
你不要惊讶,你要找到问题的原因,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非之人周围也是是非之人,这是由于你们之前的习性、价值观相互吸引的结果。
不过,随着你的改变,他们会慢慢地远离你。
所以,在不断修言、完善自我的道路上,你可能有一段时间会感受孤独、不容易。
但是,这只不过是阶段性的不适,过了内心躁动的过程,养成习惯,内心就会变得安稳很多。
修言之成,如决堰之水,须择其低而易之。又如每日饮食,当勤而行之,不贪一日之功,不求一食而饱终身。如暗夜前行,不弃火种,自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