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不是“为我好”,我们需要的是指引,是支持,是相信。
然而,人从来都不是被教会的。人一直都是自悟的。
最近机缘巧合下看到了一篇天涯神贴,心灵不孤独的《开悟其实很简单》,这让我想起我曾经的两个奇妙体验,我想分享一下我们二人开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当是给大家一些参考吧。
故事
我已经记不起是前年夏末秋初还是去年春天,我只记得是一直在家的状态,并且我对那天唯一的记忆就是阳光很好。
第一个场景有点像神探夏洛克里的记忆宫殿:
我当时突然觉得我有点反常,说不出来的一种丰盈的感觉,我是那种暂时性记忆还可以的类型,但也就是一次性记忆,比如背英语单词,一般来说一次性连着记几个差不多了,如果再重头背第二次第三次,铁定忘的七七八八,但是当时就跟开挂一样,我直接拿了本单词书,全都是新的单词,愣是可以一直反复背,打乱顺序也没关系,甚至拼写都是没有错误的。
我还记得我当时意识到自己开挂了先是震惊的,然后我有意识的不断去尝试记忆新的单词,就是那种我想记多少就能记多少的状态,我当时惊到直接站起来了,然后我开始尝试在脑子里画图,就是把那些英文单词写在脑子里,然后大脑就像个白板,任由我在上面写字,我能清楚的看到白板上的字,只要我不擦它就一直在那里,我是看得到的,我当时就是95%的惊和喜+5%的害怕吧。但是我不确定这个是否叫心流状态,因为心流的前提是极致做某事,但是我在那之前完全是坐在椅子上神游的状态,也可能我神游的很极致吧。
接下去我来描述第二个场景。
我是按照*心灵不孤独*撰写的《开悟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开悟》,以他的体验感来反观自己的经历,用辩证思维去对比自己和他有什么区别,仅供参考。
1. 异常安静?
非常认同,当时就是极致的安静,但因为本身那时候我房间内外就挺安静的,所以我不能保证人在处于那个状态下会不会被外界的声音影响打断干扰。
2. 完全停止思考?
我是知道我有可以思考的能力的,只是我专注在无意识的流动上,而不执着于思考本身。所以也算是没有思考吧。
3. 脑子里没有任何念头?
我觉得我当时是有一些念头的,那个念头就是小朋友对于新世界的好奇心,我清楚的知道我看向周遭的眼神里是有好奇的,但是确实没有其他任何可以主观描述的念头了。
4. 不知道自己在哪?
我是知道我在房间里的,只是说我的意识知道那是我的房间,但我的视线就像是开了180度曲面屏的视角,没有固定在某一个点上。我就像是在看第一次见到的事物那样看着面前的整片虚无。
5. 没有自我的存在,达到了无我的状态?
我觉得应该这么形容我当时的状态,我是完全和周围融为一体了,就好像我就是空气中的一份子,我就站在原地没动,但是又好像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流动,他这个“没有自我达到无我”的形容,也是贴切的。
6. 明明没有意识,没有自我,偏偏又对周围有一种特别清晰的觉知,没有觉知者,但是觉知正在进行,没有观察者,但观察依然在发生?
那对我而言我还是有意识的,但是不会执着于意识,而是将自我的意识与环境融合了,清晰的觉知这点我觉得很对,就是我是和周围融为一体了,但是周围的一切又都是独立于我的存在,我能觉知到它们都是独立的存在,比如衣柜、床,我能觉知到他们是独立于我的存在,只是说一旦我特意去感知它们的时候,比如我去感知衣柜,我就成了衣柜,我去感知床,我就成了床,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7. 整个人丧失思考的能力?
这一点我不太能确定说一定是丧失思考能力,因为那时候的我只是没有去思考,应该是说丧失了思考的欲望?就是那时候的自己没有想不想,也没有做不做,就是很自然的去觉知、去感知。
8. 但反而此时浑身上下变得非常敏锐?
我觉得这个敏锐是相对的,因为我与周围融为一体了嘛,所以对于我自身身体的感知是迟钝的,但是敏锐的点在于,正因为融为一体,所以空气能流动到的地方我都有觉知。
9. 内心异常清明透彻,此时既没有任何焦虑,没有任何担心,同时没有兴奋,只是感知到异常的宁静。
这个是相当清明透彻了,就是你完全想不到任何物质世界、包括精神世界的东西,所有能用语言描述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你浑身上下就是一种,你是存在的,但同时你也是不存在的感受。没有任何其他情绪,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我觉得是沉浸。开悟不是享受,因为享受的话就带有自我意志了,就是沉浸,你就是周遭的一切,周遭的一切就是你。
10. 时间观念没有了,停留在那一瞬间,好像就是永恒。
因为没有思考,所以也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了。你要说停留吧,我觉得我是能觉知到那个流动性的,说的物化一点,就是能觉知空气的流动。至于他提到的永恒,这个是后续回过头去看确实挺永恒的,当时只是沉浸在那个环境中,我突然想到一个场景,就是那种古装仙侠剧,某个主角升在空中,然后回头惊鸿一瞥,那种时间定格的感觉,我当时大概就是这样的。我只能说现实时间里我可能站在原地也没多久吧,但是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就是永恒。
自悟
作者总结的顿悟的方法:
第一, 通过静心,如瑜伽、打坐、禅修等。
第二, 通过专注。
第三, 通过爱。
第四,当下顿悟,就是作者自己的顿悟方式,也是禅宗最喜欢的开悟方式:当下顿悟。
作者的总结是“当下顿悟可以说是开悟最直接最快速也最简单的途径,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经历所有能够经历的一切,思考所有能够思考的疑问,然后就在某个机缘巧合的时机,你就会遇见。”
“遇”这个词说的很妙,我是相信时机点的,做任何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比如我原来一直把那个经历叫做”空“,直到我看到文章才知道这个叫顿悟。然后我去回顾我自己啊,我自认为我想象力还可以,但是和那些可以天马行空拥有稀奇古怪想象的人没法比,我也不是那种可以直接对接到宇宙奥秘的人,插个题外话我有朋友是可以看到那种符号,她给我看过是发着蓝光的点和线条连接的那种。但是我天生就比一般人要透,用老中医的话说就是通透,凡事不往心里去,所以很大程度上我天生就比别人悟得快,比如同样一件事情,别人悟到了123点,我已经悟到456点然后回归到1,也就是事物的本质。
其实我小时候就有意识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但是我形容不出来,后来被现实蒙了心,自我也不坚定,越活越活不明白了,后来我开始重新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找寻了五年左右吧,完全把自己打碎了重建,就是典型冥王星的能量,这个过程很折磨的,折磨到我是有整整四年不来生理期,失眠和神经衰弱也越来越严重。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我没有执着在我开悟这件事上,我就把它当作日常的一个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所以我实在不记得那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记得我就在去年春天,重新找回了我的信仰,也就是我活着的意义,那就是爱。那解释这个意义的话太费时了,之后另外出一期吧。总之就是开悟之后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整个人的状态趋向于更自然的发展,身体也在慢慢调整过来。
反观作者所说的九九八十一难,我没经历那么多,只能说我所承受的痛苦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我的生活就是不停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再解决问题,发现、提出、思考、解决,可以说是一个所谓的自我闭环,但是要形成闭环又是需要外界的能量的。我可以举例一些多年前还有记录的问题,往大了说,比如活着的意义,比如凭什么人的ming是被注定的,往小了说,比如思维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那为什么还要存在让人看不清事物本质的思维?比如每个人生来就有各自的使命,那为什么还要有睡眠体系?
如果你听不懂我在说什么那也不重要,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需求不同,使命不同,我只负责分享,内容如果适合你,能帮到你是最好的,如果帮不到那说明我们当下不同频,你划走就好。我是信缘分的,真的需要我这个内容的人早晚会看到,所以大家自悟就好。
我开头说我只记得那天的阳光很好,是因为平时阳光再好,它都是有一个区域的,从窗外洒进来的阳光不可能照到房间的每个角落,但是当时啊,我就是明确的看到,我周围,至少我面前那180度的曲面屏里全都是金色的,身后我也能感知到光是存在的,我写到这里才意识到当时那也可能那不是阳光吧,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那么强烈的阳光洒在身上应该是会有热感的,但是当时是没有任何温度的感知的。
总之呢,以上就是我的体验全过程了。如果有问题可以问,能回复的我会尽量回。
最后用这句话结尾吧“Thoughts are stowaways capable of arriving anywhere”,翻译在这里:思想是tou渡者,可以到达任何地方。
那今天就这么多,我们有缘再见。
灵感来源:《开悟其实很简单 —— 人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开悟》- 心灵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