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一个公共服务单位办事,办事大厅一如往常,人总是特别地多。期间,我去了一趟洗手间,当我推开一间,惊鄂地发现一个人手里叼着烟,直接蹲在坐便器上。我心想,坐便器,顾名思义,应当是坐着用的,你要蹲就用边上的蹲坑不就完了吗。你这用完了以后,后面的人怎么用呢?我们还会在洗手间发现其它类似情况:随地吐痰、烟头便斗乱扔、如厕后不冲、卫生纸整叠整叠装口袋拿走……
洗手间相对来说是个比较私密的空间,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就是个茅房。既然是茅房就没有那么多讲究。在大家眼里那是个可以随意的地方,如厕不是还有个名字“方便”吗。方便另一个近义词就是随便,可以理解为这是可以随便解决的一件事,所以以前,在农村在这方面的设施都不讲究。我的老家,茅坑是和猪圈连在一块的,蹲坑也就是在木板上挖个小洞。以前我爱人和我一块回老家最怕就是上厕所了,你走进去,猪圈内的猪以为来喂食,就会趴在猪栏杆上嗷嗷叫,第一次就吓得落荒而逃。另外,对卫生也不讲究。这方面倒不是因为卫生习惯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条件有限。除了城里外,以前的农村大都是旱厕,里面是不通水的,自然也就无法冲洗。不过最后几年,国家倡导厕所革命,现在家家都有了洗手间,这段历史算是翻篇了。
设施改善了,但卫生习惯没有改善。这对以前在农村生活的一辈人尚可以理解,允许给他们一些时间。可在城内生活的年青人却是不可理喻的。发现这么几种情况:这些人缺少约束。在公共场合、在大众广厅之下,一般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而在洗手间不用,很少人看见、也很少人关注,安全又隐秘。一些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人进了那个地方,举止就随意了,烟头就往便斗内扔了,痰就随意往地上吐了,打手机噪子就大了,甚至把它当成是一个抽烟场地,搞得乌烟瘴气。厕所是脏的,言行也变得不干净了。这些人投射出素养的本来面目。有的人天性就很自私,他们只会想着自己方便,别人方不方便与我无关。就象上面提到的,如厕不冲、蹲坐便器……。有的人本性贪小便宜,洗手间的手纸也要抽一叠放口袋里带走……。有的人本性不受纪律约束,如随地吐痰、大声嚷嚷……有句话叫:细微之处见精神。越是不被引人注意的地方、越是不被关注的细节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经常读到诸如:你的男朋友怎样和他去次旅行就知道了、你的男朋友怎么样和他吃次饭、打次麻将、喝次酒就知道了这类文章。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的天性在一些细微之处却是无法隐藏的,分分钟会露出马脚。
有人说:“教养是人前的操持,人后的慎独,每一处细节都是一次教养的雕塑。”公用洗手间这种你来我往的半隐私半公众的地方,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教养。良好的教养体现在人前人后、体现在大事小事、体现在一方方面面、体现在时时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