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二子回来,肯定经过老张家早餐店,拐过路口猪肉摊,再过三条小巷弄,那时,便会第一时间看见自己在门口等他。
老太太盘算着,眼中有些浑浊,有些担忧,心底的不安,顺着眼前黑洞洞的小街,被黑暗吞没。
她不明白,乖巧懂事的儿子怎么会为了一个女人落到如此下场,铁石心肠到舍得把她自己扔在家中。
这片城中村,承载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喧闹和安宁,光华和昏暗,在它和高楼大厦之间形成了界限,像是镜面上一片污渍,是铁汉身上的软肋。
老太太如往昔般坐在门口,享受着拼命从楼宇中透过的阳光,那点滴温暖,费力地驱散深秋的微寒,却祛不散心中阴霾。
对面小网吧时不时走出来几个穿着时尚的青年,明明哈气连天,出门后伸个懒腰,便又满是朝气,说说笑笑,那声音像极了年轻时长回荡在耳边的鸽哨,锐得过房顶,响得让人心烦。
二子就不会这么不像话,这么大了,从来也没进去过那种祸害人的地方,说话也总是和风细雨,啧啧,现在的小年轻啊。
老太太挪了挪小椅子,日头越来越少,她感觉自己越来越看不透这个世界,这样懂事的儿子,会为了个吸毒的女人去杀人,那是被逼到什么份上了,她越发觉得不公平,就像是这日头,明明挂在天上,却照不到她身上,老啦,总觉得冷,越来越冷。
这几年,多亏了大儿子忙里忙外,家里的事,公司的事,常常忙地脚不沾地,前一刻还在给自己捏肩捶腿,说着家常,下一秒就被一个电话叫走,留下她这个老太太,还有那个堆满了各种补品的老方桌。
大儿子精明,总会想很多,本就不多的发量随着家中变故愈发稀少,老太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个曾经朝气蓬勃的少年早已被微微发福的身影挤得变了形。
街角家的小李子,是这条街上是让老太太唯一感到亲切的孩子。为了生活,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漂泊,也就中秋过年才能见上几面。
七八岁的孩子——那个总喜欢在小巷子里跑来跑去的小娃娃,每天最开心的事便是趁着日头西落,在自家门口,用电话手表,享受着远在千里之外父母的嘱托。
老太太曾经看过,这边小李子通红的笑脸,那边父母脸颊的余辉,仿佛一个落日,扯住了两边的牵挂,那是一个家。每当这时,小李子在街尾笑得灿烂,老太太在街头笑得苦涩。
人老了,看见什么都觉得老,街上的行人,门边的老树,坐着的老竹椅。
小李子每次看见老太太,都会停在她身边,好奇的问:“奶奶,你也在等爸爸妈妈么。”
老太太笑笑,漏出满嘴的豁口。
小李子很认真的告诉着她一句真理:“老奶奶,别着急,耐心等,总会等得到。”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两块软糖,一块送到老太太嘴里,一块放在自己嘴里,软软的,暖暖的。
是呀,总会等得到,就算时间长点,也还是能等到,不知道二子在里面是不是也这么想。
大儿子怕老太太难过,从来没让她去探望二子,只是说他在里面很好,说人总会犯错,只要改过了,就能回来了。
“二子,早点回来吧。”老太太想着,不知道那里遭的罪,能不能抵得上孩子他爹的家法。
想到这,老太太有些笑意,老头子年轻时可没少教育二子,一条鸡毛掸子,追得二子鸡飞狗跳,连邻居都要出来帮腔,要是老头子活着,给二子来顿狠的,是不是二子就不会犯浑了。
三十多岁的人了,不好好处朋友,交了个比自己还大五岁的女人,当时老太太看她就觉得不是好人,哪有这么大了还嫁不出去的闺女,十有八九不是好货,果然,沾上了那东西,没钱了还要出去找男人,唉······
老太太满脸的沟壑又深了几分。
要是老头子在,怎么也不能让那个女人进门,都怪这个死老头,那么狠心扔下这么一大家,老太太回头看了看摆在正堂中央那张黑白照,有些温柔,有些委屈。
老头子活着时,只要她不开心,他总会想尽办法露着豁牙,逗她开心,哪怕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会把眉毛往下一耷拉,笑的像只老狗。他开心,她便没办法不陪着开心。
日子还得过,二子没结婚,总还是个孩子,当爸的不管事,她这个当妈的总要看着他成家,成了家,那才是长大,就算闭眼了,也能下去跟老头子说说,了了他的心愿。
日头越来越低,身上越来越冷,老太太有些犯困,偶尔身边的行人冲着她打个招呼,她都有些不想回应了,远处,隐约有个身影,耷拉着眉毛,笑得像只老狗。
老太太想起身,好像身下那把老竹椅死命地拽着她,她便只能那样看着他。
“别着急,耐心等,总会等得到。”小李子的话仿佛一道亮光,照亮了脸颊,是啊,还是等到了,只是不知道二子,什么时候在能看到。
大儿子总算从焦头乱额中抽出身,当他走到家门口,看见老太太一个人,朝着街角,睡得安稳,他上去轻轻拍着老太太:“娘,咱回家······。”
那个瘦弱的身影,在夜色中颓然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