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老公兴冲冲的推开我的书房门,对着正在开网络会议的我说:我们的电饭煲到啦!
我当下也没在意,转身继续开会,被打断的思绪马上回到会议中去了。
晚饭后,看到老公在搬弄这一大箱从国内寄来的东西。我们去年年底陆陆续续寄了好几箱,我也搞不清楚,哪箱装了什么,突然两个熟悉的东西跳入了我的视线里,我的小心脏想突然打上了发条,我捧起扎菜和猪血圆子,开心的都要蹦起来了,原来老妹给我从老家寄的乡味藏在这一箱东西里面呢。
可惜的是有两袋的真空袋漏了气,国际邮递的时间长,长毛了。。。
感谢可爱的老妹,如果不是她细心的去封了真空包装,估计圆子会霉的一个都不剩了。
估计只有邵阳地区的人才知道扎菜,知道它的好。我作为怀孕的馋虫,一心就想吃到它,终于明天可以如愿以偿了,乡味解乡愁。
在网上发现了写的很详细的扎菜介绍,就转来收藏和分享到这里:
扎菜,又名坛子菜,是邵阳传统美食。邵阳扎菜历史悠久,经古法腌制,以其香脆咸辣,令人胃口大开。经过数千年的口传心授,推陈出新,扎菜发展为一种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的邵阳特产。
豆角子扎
从地里摘下鲜嫩长豆角,洗净晒软,置于大瓦钵加入食盐搓揉至青绿色后,切成寸许长短再晒,待彻底晒干后置于阴凉处,散去太阳味后入坛,放满坛沿水密封。月余开坛香味四溢,佐以葱蒜炒作,令人馋涎欲滴,顿时胃口大开。可以佐青椒清炒,亦可炒腊肉。
茄子扎(油茄)
摘下新鲜茄子洗净,用大鼎或者荷叶锅蒸熟,待冷后从锅中取出,有序摆到蔑沓子上,然后用竹筷子划开,放太阳下晒成懒干,擦上盐末。第二天再晒,成茄皮状,用剪刀剪成小块,伴上事先剪好晒成半干的红辣椒,入坛灌上坛沿水。
茄子扎又名“油茄”,经过入坛后吸收潮气,表面色泽光亮,仿佛用油沁过。月余,开坛菜香四溢,令人口水直咽。
刀把豆扎
刀把豆扎堪称邵阳扎菜中的上品,做刀把豆扎不复杂,将摘下的刀把豆洗净,撕成两瓣,再合到一起用刀切成细条状,晒干后拌少许盐入坛,有的人家还伴上事先剪好晒至半干的红辣椒。放满坛沿水,封坛月余即可食用。那个脆,那个香,想想都让人滴口水。
萝卜扎
萝卜一旦到了邵阳人手上,它可就不是一般的萝卜了。他们既可以将它们做成干萝卜条、干萝卜丝,也可以做成泥萝卜、响萝卜、酸萝卜、辣萝卜等等。。。
白辣椒、酒浸辣椒
白辣椒:从地里去青椒洗净备用,放小半荷叶锅水,放上蔑沓子,将青椒倒入蔑沓上,用火蒸至青椒转色发软,退火取出后放太阳下晒至半干,揉盐再晒,至青椒失去水分变成白色。收回至阴凉处一两晚,褪去太阳味后即可装坛,放入坛沿水密封月余取出食用。
酒浸辣椒:选取个头大没有虫眼的辣椒,用剪刀剪去辣椒把把(必须用剪刀剪,并保留一公分把把),洗净晒干辣椒表面水分。取凉开水大半坛,兑入农家自酿米酒一两斤,将辣椒悉数放入坛中,封坛放满坛沿水,月余取出酒香飘逸,香脆可口。
腌菜扎
邵阳人做腌菜用料讲究,芥菜、雪里红是最佳原材料。
取从地里剁下的整蔸芥菜或雪里红,去泥晒半干后揉少许盐末,再放竹竿或棕绳上晒干,取下两三蔸一捆扎,入坛灌满坛沿水。月余开封取出,切碎佐以辣椒葱蒜,满屋飘香。千万要记得当餐多加一筒米,防止少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