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经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SCI)后,除了疼痛敏感外,还可引起疼痛敏感。SCI患者的疼痛特征与其损伤部位、程度和程度有关。I57_II4O_34OI
1.受伤后2周内出现疼痛,但不超过2周。这是由于脊髓组织对疼痛的敏感度较高,在疼痛刺激下很容易发生疼痛。在 SCI初期,因脊髓内有大量的水泡,可使 SCI内压增加,产生疼痛。
2.受伤3~4个星期后,由于神经组织对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不是由于痛敏引起,而是由于疼痛引起。但在 SCI晚期,因其对外源性刺激的敏感度增高,表现为痛敏。
3.创伤后3个月以上,甚至10多年以后,疼痛才会出现。这是因为神经组织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
4.在相同的平面上,疼痛程度在不同的位置上存在差异。
有较高的肌张力
脊髓损伤之后,一般都是急性期之后的慢性期。慢性期通常是伤后5个月至1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慢性期主要目的在于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在此阶段,为了维持或改善脊髓损伤的肢体功能,需要长期、规范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在这一阶段,病人需要坚持做一些康复训练。
1.运动:运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增加耐力。
2.防止肌萎缩:伤处肿胀,可引起肌萎缩,肌肉硬化,造成功能障碍。
所以,无论在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需要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强度。
3.注意饮食:通过合理饮食补充营养,才能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不过平时也不要吃太多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
4.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SCI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积极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