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熬了两天,总算把《请回答1988》剩下的给看完了,最后一集的回忆杀,度过了大家欢乐时光的双门当凤凰堂拆迁了,镜头扫过,一切都搬空了,曾经热闹温馨的房间,变成了废墟和垃圾,而当德善推开阿哲的房间,却还是看到了大家18岁的样子,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化过,小伙伴们喊着流泪的善德过来玩,父母在弄堂门口喊吃饭,大家纷纷离开,各自在阳光下,跑回自己的家。就是这样的光阴交错,让我顿时泪奔。
光阴之所以让人这样难忘,因为这些光阴里,有你爱的人,有陪你长大的朋友的青春,还有渐渐老去的父母的光阴。
这部剧真的勾画出了我对于青春最美好的想象。有最好的伙伴,和最爱你的家人。
父母真的是这部剧最大的泪点,孩子的幸福感多半是来自父母。
里面的父母都是特别棒的人,虽然他们很普通,有小缺点。可是他们永远爱你,没有条件的爱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
善德学习成绩不好,头顶上还有个学霸姐姐。家里老二,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
不过她依然乐观,开朗,也没有为自己的感到自卑,大家都夸她性格好。
除了有一群好朋友在身边陪伴,这很大程度上,德善的性格也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有次她偷穿了脾气暴躁的姐姐宝拉的牛仔衣,不巧被姐姐回家发现了。姐姐在家里大发雷霆。妈妈尽力帮德善圆谎不被拆穿,并没有因为宝拉学习好偏袒姐姐。
德善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旅行游学中,把家里视若珍宝的相机给丢了,她害怕的要死,哆哆嗦嗦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在电话里轻声的安慰她,让她不要难过,开心过好这次旅行。
打完电话,妈妈转头气到躺在床上难过的叹气。可是她并没有把这种坏情绪传染给德善。
爸爸知道德善不高兴自己的生日总是和姐姐一块过,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在德善大发雷霆了一次以后,会很愧疚的特意晚上买一个生日蛋糕给她。并愧疚的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希望女儿可以体谅爸爸。说女儿出嫁了爸爸会很难过,强调善德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性。
面对德善的差成绩,差到没有合适的学校可以报考,爸爸安慰德善,学习差并不代表什么,成绩差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还剩一年时间,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德善懊恼的说,可是我发现自己没有梦想,怎么会这么差劲。
爸爸说,没事的,那就从现在开始去找自己的梦想。
觉得善德的父母,就是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爱意。虽然很头疼自己女儿的成绩,可是他们的态度是平和的,对子女是尊重的的态度,即使有时候会忽略孩子的感受。
《请回答1988》里崔泽的爸爸,也让我印象深刻。
崔泽在里面是个天才围棋少年,有次比赛得了大满贯,上了报纸。邻居看到了这张报纸,对崔泽爸爸说,这样天大的喜事,不如出去摆酒庆祝一下。
崔泽爸爸淡淡的回答道:如果因为赢了一次而大张旗鼓的庆祝,会给孩子心里造成负担。要让孩子觉得比赛的输赢不那么重要。
我非常赞成崔泽爸爸说的这番话。做家长真的应该淡然些,对孩子的输赢不要看得太重。
反观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直是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
比如现在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小别离》,也是讲三个家庭在小孩高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看了几集,觉得里面的家长真的好辛苦。这种辛苦不仅表现在照顾孩子的学习上事无巨细,还表现在心态上非常累,导致孩子活的也好苦,也很大压力。
女孩朵朵,在学校成绩只是中等,就被自己妈妈逼的从早上6点钟起来背单词,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念书,累到连吃饭都会睡着,出去玩还要跟自己的成绩挂钩。
朵朵妈妈为了孩子好,什么都愿意做,为了孩子的前途,送孩子出国,最后自己舍不得孩子每天痛哭。
你能说这些家长不爱孩子吗,一样是爱,可是看到这些我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跟韩国的家长相比,中国的家长好像少了些人情味,多了些功利心。
我记得我念书的时候,常常觉得压力很大,而压力大部分不是来自自己,而是来自父母给我的压力。一考不好,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办,怎么回去给父母交代呢?
开家长会的话。如果名次好,我妈就很愿意去开家长会,如果名次差,就不愿意去,觉得丢人。有时候,我内心深处觉得,父母对于名次的渴望或者说对于面子的渴望更甚于爱我。
或许他们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我,可是对于孩子脆弱的心灵来说,真的会很受打击。
中国奉行棍棒教育,奉行高压政策。觉得这些本无可厚非,可是留给孩子将来回忆的时候,只有无穷无尽的恐惧和害怕,孩子的心里该多有阴影。
在《请回答1988》里面的5个孩子,没有电脑,没有高级玩具,却依然很开心。他们有甜蜜的初恋,还有一起疯的友情。却唯独没有整天跟在孩子屁股后面催着他们学习的父母。
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快乐,尊重,还有爱。
如果这些有的话,孩子就会是个优秀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