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470字符,预计占用你4分钟时间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看过电影《唐人街探案》,里头有一句对白好像是这样的:
刘浩然对王宝强说:你可是我舅舅呀!
王宝强炸红了脸回答说:表的。
这让我想起一篇短篇小说,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故事的讲述人约瑟夫,小时候生活在法国西部,家里生活窘迫。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精打细算。甚至从不敢接受别人的吃饭邀请,免得回请负担不起。
可全家人有一个象征着仪式的出行,那就是每到星期天,全家人各自穿上最好的衣服到港口转一圈。
每看到一艘远洋海外回来的大船,父亲总会一成不变的说一句:噢!要是于勒也在这船上,那可真是喜出望外了。
于勒,是约瑟夫的亲叔叔,父亲的亲弟弟。若是不明其意,人们必定会觉得父亲是在想念自己的亲弟弟。
父亲当然想念自己的亲弟弟于勒,但前提是于勒现在混得好了。
于勒叔叔年轻时是个浪荡鬼,把继承来遗产全都挥霍一空,甚至把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也消损的差不多。全家人恨他入骨,打发他上船去了美国。
不料,不久后于勒写信回来,说自己在美国做生意发迹了,说要偿还父亲因他所受的损失。且有远洋的船长作证,说于勒在美国经营着很大的买卖。
全家人顿时喜出望外,改变了以往对于勒的态度。
两年后家里又收到了一封于勒的来信,信里说他一有空就回法国,现在因生意扩大,正准备去南美洲。
然而于勒一直没有回来,他的信就像家里的《福音书》一般,家人动不动就拿出来念一念,甚至还拿出信来对别人炫耀。
约瑟夫有两个姐姐,大姐28岁,二姐26岁。因为家境贫寒的关系,一直没人敢于向她们提亲。然而,终于有人向二姐求婚了,但多半的原因是父亲给那人看了于勒的来信。
尽管于勒没有回来,但对于他们一家来说,二姐的婚嫁也是一件不小的喜事。婚后,父母计划让全家人去泽西岛游玩一次。泽西岛是一个临近法国的英国小岛,坐船不过两小时,是穷人的旅行圣地。
全家人高高兴兴的出发了。轮船上,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在卖牡蛎。父亲看到有两个太太吃牡蛎的样子实在雅致,便起了兴致,执意要自己试一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不得了。牡蛎汁弄了父亲一身不说,他还发现了一件打死都不愿相信的事情。那个卖牡蛎的流浪汉像极了自己的弟弟于勒,那个全家人日夜期待回家的于勒,能让全家人脱离窘境的于勒,让全家人昂首阔步的于勒。
像归像,毕竟很久不见,父亲不敢妄下定论。再者说,父母也全都不甘心所有的希望被瞬间抹灭。父亲软磨硬泡的去找船长聊天,最终证实了这个卖牡蛎的流浪汉就是于勒。
约瑟夫的父亲问母亲:我们该怎么办?
母亲回答说:得让孩子们离远点,不能让女婿起疑心。
父亲说:真是飞来横祸!
母亲说:早料到他是个骗子来着,千万不能让他缠上我们。
然而这一切,年幼的约瑟夫全看在眼里。妈妈让他去付钱,他多给了叔叔于勒半个法郎的小费。叔叔接过钱时,他注意到他那双粗糙的大手,简直和牡蛎壳一样。
船到了新泽西岛,他们一家慌忙下了船。
约瑟夫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叔叔于勒。
有人说,历史书里最为准确的是时间,里头所叙述的事件本身有很多是根据需要杜撰的。而小说,其实是混淆时间和地点的真实事件。
这故事发表于1883年,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但这样的故事却总在变了样的发生。这是一个模板,换个场景换个人物就好了。
对于有的人来说,这故事简直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正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
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么一句话:狐朋狗友一大群,不如知己两三个。
这世间的情感大抵如此,海誓山盟江湖豪情一大堆,独我炊烟自缭绕。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错了,我们没有劳烦别人的权力,别人也没有成全我们的义务。所以最重要的是,寄托最好全部放自己身上,希望全部由自己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