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后天,孩子们上学的上班的,都要提前返程,所以当天回老家过十五的话,时间来不及。遂决定,今天回家,提前过中秋。
今天的雨是提前就预报到了的,没有想象中的大,但淅淅沥沥一直没停。忽然稀疏一点,忽然密集一点,却是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我们大约早上九点左右出发,一路上车辆非常繁忙,堵车状况频发。本以为下雨天,路上可能会清闲一点,结果是,湿漉漉的马路上,挤满了回家的脚印。
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至少一个小时,到家时十点半了。二姐还没到,她离得远得多,他们大约早上六点多就开始上路了,正常情况下,最多三个小时就能到达。
今天是姥爷的三周年忌日,舅舅们跟母亲早约好了,一会儿要来接母亲去镇上的二舅家,上完坟,一块儿在二舅家吃完饭,再送母亲回来。我们到家时,母亲正准备走。我们跟母亲闲话了几句,就赶紧让母亲跟着三舅去了镇上。
十一点左右,二姐他们一家才到,也是说一路上车辆很多,本来下着雨,路况就会受影响,这样,就走得更慢了。
父亲炸了两盘子鱼,大姐从饭店要了几个菜,二姐还带了很多熟食,又是满满一桌。
围坐一起,开始庆中秋,母亲没在,感觉缺少了很多很多。
因为都开着车,姐夫们不能喝酒,大姐,弟弟都不喝酒,二姐酒量最大,因为下午他们有事不能住下,还要接着赶回去,所以,二姐也不想喝,想跟二姐夫还有外甥倒替开车。二姐夫开口了,二姐可以放开喝,他父子两人负责开车。二姐说,那就喝一筒啤酒吧。
我跟二姐陪父亲喝啤酒,父亲酒量不大,一筒啤酒就可以了。二姐喝完一筒,感觉有些不过瘾,又开了一筒,我两人匀上喝完了,然后又开了一筒。
其他人都吃饱了,就我两人还在喝。他们都去客厅喝茶去了,只有我们姐仨,大姐喝饮料陪着我俩。
可能喝得也有些感觉了,话匣子打开关不住了。我们三人回忆着以前上学的事情,那时都住过大通铺,一个年级好几十个人住一间大宿舍,床挨床,人挤人,被挤得翻个身都困难,热天没有风扇,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过来的,冬天,没有暖气,床下脸盆里的水能结冰,那时也没觉得怎么不好,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非常温馨。
我们三人边喝边聊,边肆无忌惮地大笑着,聊孩子,聊工作,聊着一切有趣的事情。这种亲情多么可贵,以前每次回来大多是急急匆匆,姐妹三人这样悠闲的聊天还真是不算很多。我跟二姐经常会一块住一晚上,所以,我们之间倒是说过更多的知心话。
不知喝到几点了,眼前感觉已经转悠过好几次了,不能再喝了。每人剩了半杯,决定杯中酒,然后再喝点水,等母亲回来。谁知,这半杯还没动的,母亲就回来了,四舅和大舅也一块来了。
大舅被父亲叫客厅里喝茶去了,四舅一看我们在喝酒,高兴地直奔餐厅而来。我们赶紧招呼四舅,喝不喝酒?四舅说,必须呀,中午没喝足。四舅跟大姐是高中同学,年龄一般大,比二姐只大三岁,因年龄非常接近,虽然辈分在那里,有时还是感觉跟他说话什么的有些没大没小。
给四舅倒上啤酒,四舅说话的形态,一看就是喝酒了,而且应该喝得还不算少,要不也不会又要酒喝。
我们一边说着话开着玩笑一边又跟四舅喝了两杯,相谈甚欢,酒也喝得高兴。四舅还没过足瘾的,四妗子来催促四舅启程了。他们离得很远,开车还要好几个小时。四舅只好遗憾地放下了酒杯,相约以后再聚。
等舅舅们走了,收拾了桌子,看看时间,已经三点多了。
雨还在不大不小地下着,居然没有欣赏欣赏院子里的各种蔬菜。母亲种了好几架扁豆,有白花的,有紫花的,都非常茂盛,在架上的高度都快到屋顶了,花瓣上沾满了晶莹的水珠,一闪一闪的,这个水珠滚落下来,雨水马上又带来了更新的。绿叶间一串串的扁豆饱满可爱,正等待采摘。
母亲穿着雨衣,提着篮子,围着扁豆架转了几圈,满满的一篮子鲜嫩水润的扁豆便装进了我们的包里。父亲种的大刀豆,也非常茂盛,一把把绿色的大刀排成一排,整齐地挂在架子上。大刀豆旁边新种了一畦小白菜,叶片已经有巴掌大小了,被雨水洗涤得更加嫩绿了。一切都这么美好。
将各种包含着浓浓亲情的新鲜蔬菜装上车,在依然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带着深深的不舍踏上了返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