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书屋读书会走进校园—“走进漳州八中共读《城南旧事》”(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篇章    漳州八中老师、初一八班  家长读后感


                人要长大

                ——《城南旧事》读后感

                                      许骢龄爷爷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写给青少年看的,老年人是不会喜欢的,最近我读了这本书,我认为很值得一读,书里有不少值得品味的地方。它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阅读,只是看你从那一角度去感悟而已。

    《城南旧事》以流畅、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子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亲身经历的几个小故事,故事虽小,但颇有内涵。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状况,那个时代的人和事,也可对比现代社会的变迁。那个时候的英子可能做梦都梦不到现在北京到台湾坐飞机只要2、3个小时,更梦不到现在小小孩子怎么上网聊天。从《城南旧事》中我们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传承,知道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边读这本书,我边思考着:作者通过这几个故事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当然不是妞儿是不是小桂子,兰姨娘最后去什么地方,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的弟弟有没有出国留学,宋妈后来有儿子没有。直到读完书的最后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我才突然明白,自言自语地说:我知道了,我懂了——是人都应该长大,懂得怎么长大,要好好长大!

    读完一遍后,我回头再细细品味这几个故事,不难看出小英子是比较快比较好地长大的女孩,她真是个好孩子。十二岁,小学刚毕业,她已经懂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不再是小孩了,意味着她知道要勇敢去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好好地做好“大姐大”,好好做人做事。英了为什么能较快较好长大,生长环境好是一个重要原因。英子的爸爸是一个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个善良有教养的女性,英子接触比较多的其他人:宋妈、秀贞、兰姨娘、德先叔、老师也都是善良人、好人,即使那个收破烂的小偷给英子的也有正面印象。但是纵观全文,英子之所以较快长大,关键还在于她自己,她有长大的愿望和追求,她善于思考,她能为长大而努力。还没上小学,她就会想什么事是好的,什么事是坏的,那些话是真的,那些话是假的。她懂得关心妞儿,她善待“疯子”秀贞,她遇事会思考该做不该做,一旦认为该做的她会勇敢地做,坚持不懈地做,直到做好。刚上小学时,她看到那个代表毕业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的人时,心里就想,那多骄傲啊,并下决心等自己毕业的时候也要当“那个人”,六年后她做到了。一次差点迟到之后,她六年没有迟到一次,而且经常是看着校门打开的学生。妈妈说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她牢牢记在心里。爸爸说的话她听到了,并且认真去做————“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宋妈临回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吵嘴,他还小。兰姨娘跟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生气!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也说:等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大人总爱跟小孩子说等你长大了这样的话,长大似乎成了小孩子、学生的“专利”。其实在我看来,长大不是小孩子的专利。小孩子固然要长大,但长大仅仅是身体的长大吗?不!长大应当包括知识的长大,思想的不断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大当然不是小孩子的专用词,长大是每一个人的事,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要长大。

      世界在不断变化、发展、进步,新知识、新理念、新事物、新情况在不断涌现,一个人如果没有不断的学习,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甚至有可能被淘汰。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已年入古稀,最近和孙子同读《城南旧事》,我懂得我也需要长大,好好长大。孙子正读初中一年级,正处于长大的关键时期,我期待他好好长大,快快长大。我也要长大,直到花儿落了那一天。

同读《城南旧事·我们看海去》有感

                                      许骢龄爸爸

      是巧合吧!刚才手机才被《乡愁》刷屏,因为余光中先生的永远离去。下一刻,骢齡就给派下了引领八班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的任务,写一下《城南旧事之我们看海去》的读后感。《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英女士恰巧与余光中先生同样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文学大家,同样是擅长于表达乡愁。

      在祖国大陆《城南旧事》的声名主要来自80年代一部获得过金鸡奖的电影。当时的电影不多,这一部或许大家看过,或许又已经忘却。但当听到电影开头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又名《(骊)离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熟悉的旋律中我们似乎回到了这部电影。这部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老电影, “豆瓣”打8.8的高分。

“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的张丰毅饰演小偷藏匿赃物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电影中关于《我们看海去》的这个短篇的部分并不多。所以,为了完成骢齡派下的任务,我只好老老实实第一次阅读起《城南旧事》,特别是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我们看海去》这部分。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色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这是英子背诵的国文书上的一篇。但英子分不清天空和大海,不知道金红的太阳到底是从蓝色的大海还是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同样英子也分不清大人所说的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她只是简单地认为嘴唇厚厚敦敦的,一定是个老实人,哪怕他曾经败光了奶奶给的玩意儿。

      其实何止是文中的英子会“分不清海和天,就像分不清好人和坏人”,现实中的骢齡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我看过骢齡的读书笔记中人物分析的部分。他这么写:从“谢谢你哟!他真是和气,一定是个好人啦!”,看出:便衣警察虽让英子一眼觉得是个好人,却未必纯粹善良,他缉拿小偷可能只是为了名利;从打糖锣老人说“去,去,回家要钱去”,看出:英子对他的评价是“这老头真坏”,虽然从事正当行业,但他的品质不一定比小偷好。可以看出骢齡认为便衣警察和打糖锣老人是坏人

      我想可能是书里最后的阅读延伸中的一段话误导了他。“透过可恨的小偷,看到了人的多面性,即使小偷也有其善良可敬的一面”在。未成年人还没有成熟全面的善恶观,他们的善恶观还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所以只要是老师或课本中导向哪个是好人,那么相反的其它人就是坏人。在他们心中不坏的人就是好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在他们心里应该还没有完全领悟到什么是一个人的多面性,什么是时代带给个人的悲哀。他们可能也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英子在小偷被抓后,会依在妈妈身边,很想哭。

      阅读是需要心境的,在什么样的年纪读什么样的书,倘若你觉得一本书很难读下去,很可能是自已没读懂它,或许再过一些年来读,会疑惑于自己当年的不以为然。对于骢齡来说现在是他第一次阅读《城南旧事》,是否能读懂,读懂了多少。我并不是十分在意。在我看来“读书若望岳”,第一次看,就象是从低处望山只能是不见全貌,只见局部。第二次看,第三次看就会是在山腰或是山项上看,眼界更高,观察更能细微。

      对于我来说,因为曾经看过了这电影,所以尽管林海英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名声很大,我却曾经提不起阅读的兴趣。直到这次我读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文字这么美。整本书,字里行间流着林海英对童年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林海英写这本书是为了“让实际的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 我似乎是读懂了作者。但是否真的读懂了?我也不知道。我想通过和骢齡的讨论和询问来获得答案。可是他对老套的询问免疫。好吧!随他吧。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无论你怀念或忘记,它就在哪里,或喜或悲。我还有骢齡都不会为了各自逝去的童年而惆罔,如果这就是成长。最后也感谢读书会的活动让我们父子俩在阅读中成长。

        初一八班家长委员会发言

                                会长  林华桂

图片发自简书App

                鸟儿叽喳

                    ——“童年大不同”系列一

                                  漳州八中 吴莺莺

      一周不见,门前柿子树,小嫩芽变成了翠绿的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嗯,我回来了!嗯,你真好看!

      五点醒来,天蒙蒙亮。而后,一只两只小鸟醒来,开始吊嗓子。“小闹钟”把其他小伙伴们都唤醒了。小菜园顿时热闹起来。竹子呀,树呀,小花啦,小草啦,也都睁开惺忪的睡眼了吧。

      轻抚身边香香的小宝,思绪飞到童年里。那时,家家都有绿意盎然的小菜园,点缀几丛竹子,一两棵老树。看奶奶把土翻松,洒下种子;看种子吐出芽来,娇嫩得一浇水就“卧倒”;看小菜苗一天天强壮起来,浇水时“粗暴”一点也不怕了。而后,开始给它们“挪窝”,因为“人口”太密集了。有了自己独享的空间,它们就呼啦啦地长啦,很快就可以“飞”到我们碗里了……那么多的中午或午后,最好是涨潮的时候,放学归来的我们,提着小桶浇菜,顺便照料下到处搜罗,亲手种在破盆子破罐子里的花。在我的“秘密花园”里,有走街串巷后,嘴巴甜甜跟老奶奶要到的“新款”(颜色较稀有,刚好凑齐七种颜色)太阳花;有同学妈妈小心翼翼拔下送给我的一株小薄荷,味道很奇特;还有舅妈那里要到的小茉莉,曾经矫情地给自己取的“花名”就叫“茉莉花”;学妹家里要到的凤仙花繁殖能力极强,一度占用到菜地,只能忍痛拔掉一些;还有墙角移植来的一株小榕树,只有叶子不开花,可是奶奶喜欢……

      菜园边上就是河,下雨天,石缝里,泥洞里会跑出很多小螃蜞。细绳末绑个猪油渣或者咸菜,就可以钓上几只,玩上大半天。螃蜞有红有绿。红色的叫“红恭师”,有红白色的大螯,脾气比较燥,掐人特别狠,小时候基本抓不到。绿色的叫“臭青憨”,瘦弱一些,警惕心比较弱,咬住饵就舍不得放,比较容易上钩。还有不到指甲大的“拜安公仔”,退潮时就跑出泥洞,一下一下晃动它的两只小钳子,像在对天拜拜行礼。“欺负”它们比较容易,静静待在泥滩边,等他们放松警惕,出来继续“拜天”时,迅速堵住洞口,它无处可去,太小了爬得又不快,一下子就被抓住了。更坏的方法,就是直接挖洞逮它了。哦,淘气的童年!当然,河里还有好多田螺、小鱼、小虾……不过,由于技术有限,奶奶调侃我,还是“碗里抓比较快”。

      雨天,也是蜗牛出没的好时机。草丛里,篱笆上,湿漉漉的墙上,到处都有。淘气抓一只,在它的壳上挠痒痒,边念叨着“niao ni,niao ni,你出来,我买肉给你吃。”可蜗牛从来都不会出来,也不知道谁编的傻歌谣,可一遇到蜗牛,还是忍不住念叨。有时还会遇见蛇,“啊”地惊叫一声,人和蛇都掉头就跑。隔壁叔叔非常勇敢,总在打蛇的主意,他说石缝里住着一条大蛇,他想逮住它。可终究没有下文。蛇的阴影会在心里呆上好几天,回家就老实呆屋里,不踏进菜园半步。直到,龙眼树上的果子太诱人了,或者被奶奶骂得特别狠了,才提心吊胆地去。一次,两次,没有遇到蛇了,心也就慢慢放松了,它大概搬家了吧!我对自己说……

      宝宝扭动圆滚滚的小身板,伸了个大懒腰,醒了。她也听到小鸟们的欢唱了吗?突然,就同情起我的孩子了。在城里长大,加上我的疏懒,她们从没有过那些奇妙的体验。是的,她们拥有很多,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尽的美味,无时不刻的陪伴,还有各种各样的绘本,形形色色的兴趣班……但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教给我们最朴素的道理。没有大大小小的公园,我们在菜园,在田间,也能享受四季的鸟语花香。

      好怀念,我们的青石板小巷。小巷里,有口口相传虎姑婆的故事。小巷里,上了初中的叔叔告诉我人是猴子变的。小巷里,妹妹的十万个为什么,让小姑姑落荒而逃。

      好怀念,我们的小桥流水。小小一座岛,水路四通八达。打好的谷子从河道运出去,建房的沙石从河道运进来,还有画着眼睛,颜色鲜艳的小渔船,因着潮汐,满载鱼虾归来。

      犹记得,在微凉的春日里,挽起裤腿,撅着屁股跟着小姑姑在田里抓小蝌蚪,千小心万小心,还是把屁股弄湿了。

      犹记得,伫立在河岸高处,风吹过一望无际的香蕉林,在波涛汹涌的幻觉中,仿佛我和端也变成了两棵香蕉树……

      还有,和卿,琪明一起放鸭子,看成群的蜻蜓漫天飞舞,鸭子们觅食完,悠闲自在地嘎嘎;还有,还有,跟着家人下田挖马蹄,在马蹄梗堆成的“大床上”,在阳光下暖暖地睡着,奶奶送来的包菜饭那么香那么香……

      阳光透过窗户,洒到床上,乡下的天,亮得特别早。货车,小车,摩托车呼啸而过,路上行人脚步匆匆。小岛沐浴在阳光下,依然慈爱地包容这一切。尽管,她已面目全非。

读《城南旧事》,与初中生谈读书

                                漳州八中 吴剑锋

      大多数人读书,有的贪易有的求多,求精的少,会思考的少,读进去然后形成自已思想的更少。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如何才能做到读书不只停留在娱乐消遣,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保持强烈好奇心

      我们来看看书中英子母亲怎么评价英子:“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是的,英子问过骆驼为什么戴驼铃?问过母亲自已是怎么出生的?问过如何区别大海和蓝天?问过为什么总有人要她做大人……她敢去尝试和秀贞交往,她敢一个人走进闹鬼的毁园,她敢和大众眼里的贼人接触……

      没有好奇心,就提不出问题,而做学问,必须会提问题。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去书里找答案找提示,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一路下来。这就是做学问的起点。

二: 形成自已的观点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

      比如英子认为挂驼铃是拉骆驼的人为解决长途的寂寞;她说疯子没什么可怕因为又不吃人;她拒绝母亲让她写做贼的下场的书而坚决要写“我们看海去”;她认为驴打滚就是驴粪球……

      不管这个自已的观点是偏见还是浅薄,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观点不必深遂,属于自已适合自已就行。哪一个大思想家,不是由浅入深?他们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观点都没有。

三:敢于探索当下不能了解的问题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才会发觉其他与自已不同的意见。在与其他观点的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不理解中,打开视角,扩大思想领域。

      比如英子会就驼铃问题与父亲交换观点,会去思考一个贼是好人还是坏人?会去探索自已没见过的大海和蓝天怎么区别?会去烦恼父亲和兰姨的暧昧……

      面对各种问题,自己不明白,更说不出道理,又不甘人云亦云,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样思考着,也就走上做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四:发现自已的不足

      读书的进步不只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思维更精密心态更谦虚。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同时更应该擅长发现自已的不足,去了解去深入,更投入的去学习。

      比如只为一次想逃学让父亲揍了一顿后,英子从此几年里都是学校最早到的学生。比如书中没文化的贼对她说:“这么聪明的学生才考十二名?应该考第一呀。”她听进去了,才能在书的最后小学毕业时,以优秀生的身份上台代表全体学生领毕业证。

      不能遇到批评就生气,就认为别人不比自已高明,不比自已有见识,不然,他何以不和我有同样判断呢?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是读书的大忌。

五: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有人很吃惊的问我,这本小书也好意思叫名著?

      如果不是国学底子深厚,又如何能用云淡风轻的文字,写尽人世的悲欢离合,把淡淡的乡愁写成浓浓的诗意?将纯真与早熟,善良与宽厚,回忆与前瞻写得让你热泪盈眶?将一个个小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写得让彷佛他们都生活在你身旁?

      举重若轻,无不是把才华与人生阅历融会贯通后才能够。

      少年时学会读书,可以受用一生。青少年时的经验,就象一颗永不泯灭的星星一样,能照亮你未来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01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0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370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68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5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1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1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38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8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24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0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01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00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