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形式中最具世界价值、艺术形式和载体最有中国特色、地域风格最丰富、文化含量最密集及影响最大的艺术品种,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及民间传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为领略木版年画,探寻非遗文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探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于7月8日来到新乡市获嘉县樊庄村⼩杨庄进行参观学习。
在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之前,实践队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杨庄木版年画有了初步的了解。7月8日,实践队员来到了位于小杨庄的小杨庄木版年画传习所,拜访了省级传承人张同瑞老先生。据杨庄木版年画主要传承人,年近70岁仍活跃在年画创作舞台上的张同瑞先生介绍,杨庄年画起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村现存古版30余块,保存完整的有20多块,主要为木版印制加上后期上色处理,以黑白为基础,采用点、线过度,善于留白,令人赏心悦目。实践队员看着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版,心生感慨。张同瑞老先生介绍到,他从7、8岁就开始接触木版年画,11岁正视开始上手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为先选木材,一般为梨木,而后在纸上绘图、设计图案,随后将图案拓印到雕刻木材上,进行雕版。雕版完成后,用墨水印刷,最后上色。张同瑞老先生还特别指出,小杨庄木板年画与其他年画不同,先黑白印刷线条,再以丰富鲜艳的色彩上色。而像朱仙镇木版年画则是采用套印的方法,只有三种颜色。随着时代发展,小杨庄木板年画在制作工艺上也不断改进,如:原来上色的颜料为水彩,时间久了会暗淡,现在使用的均为国画材料,色彩更为鲜艳明亮。
冯骥才先生曾经来到小杨庄考察,提下“古艺新花”四字。意为非遗想要得以传承和发展,就要顺应时代,发挥创意,不断改进。而我们青年一代,更应该担当起这份重任,传承非遗文化,弘扬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