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年,郭嘉二十七岁时,被司徒赵温辟为府吏;彼时曹操以司空之职架空三公,荀彧趁机向曹操推荐郭嘉顶替早逝的戏志才,曹操与郭嘉讨论天下大事后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能令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而郭嘉出门后,亦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果然够资格当我的主公。)”曹操便为郭嘉特设司空府军师祭酒一职。
郭嘉体弱多病,行为不守礼法,就算被陈群检举,但仍不作改变,不过曹操爱惜郭嘉的才能不加责备,也对陈群的公正态度加以赞许。看其弱冠后隐居,可见他喜爱不受拘束。此外他有远见,对他人的心理与性格都能推测清楚,如刘表、刘备、孙策、袁绍、袁谭、袁尚等都被其推测过,极其准确,又能精确地表达事情,曹操也大赞“只有郭奉孝能明白我的心思。”
陈群是当时的名士之一,其检举必然不是随随便便,那个时代大部分的名士会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非常遵从封建礼教,很是传统。故虽大概率不是因个人喜好而是代表着社会去做出这个评判,但更可看出郭嘉的不受框框架架所束缚,追求自由,这就看各自的喜好,各有自己的评判。
在常年征战生涯中,曹操一直把郭嘉带在身边,每次都是郭嘉能够帮助曹操想出很好的计策,就算曹操自己想出什么良策,也是要询问郭嘉是否可行,曹操更是对把这位年轻的郭嘉给予了厚望,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平定了天下,再把天下大事给郭嘉掌管,可惜天妒英才,没等到那一天,郭嘉已然病死。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但是如果郭嘉没有死,在他和诸葛亮的对决中,还真说不好谁会获胜,可以说郭嘉是曹操一生中最为看重的谋士,他不像司马懿一般,处处都要防着,郭嘉更像是曹操的家人一般,每次都设身处地的为曹操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