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步入一年级,所以再次拿出这本书来阅读,想好好复习并感受一下,之前未触到的狗都嫌的年纪。
其实这本书早在我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就已购买,那时候仅仅是由于怀孕的激动心情,翻书也没走心,倒是我妈看了很多遍,给出的结论是,我还可以把你教育的更好。就这一句便可反映出父母对我的要求之高。
这次重温的确有更新的更不同的感受,毕竟度过了八年抗战,孩子也多了一个,心绪也平复很多,冷静的时候去关注孩子教育一定是最客观的。
老大刚上一年级,我似乎还在手忙脚乱的磨合,从接送到辅导,我的内心重新净化出一份新感觉。
开学仅仅两月之余,孩子也跟随我们的安排经历了许多,包括选择学校和周折,确认学校的纠结,半途改变的缓冲;好在她自己适应能力强,可以应对并且很从容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加入少先队的演讲,听话乖巧的当老师的助手,作业快速的完成,在别人看这些都算是非常不错的新生活。而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依旧存在各种意料之外:协助老师管理同学的霸道,跟小朋友相处中的尺度,还有不惧怕祖辈教育的放肆,都让我头痛不已。
直到一日参加活动,一位大姐点拨我:“你对孩子太过严厉”,简短的话语中流露出一丝警示,虽然我一直以来深知此事。于是回家之后用了周末两天的碎片时间去反思去整理,在第三天跟大姐回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每件事都有缘由每个情绪都有源头,而我严厉教育的背后是很多复杂的情绪汇集而成,包括父母一直以来的严加管制和我对另一半的不满情绪,都化为一道道利刃,转而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我其实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直也在想办法调整和改善,看诗集,画彩铅,练瑜伽,甚至还会跟孩子一起练琴,做了如此之多的努力却还是被明眼人看出,着实感到羞愧难当。
有时候特别无奈也很无助,总是强调自己温柔一点,缓慢一点,但还总是不经意的把急躁和小聪明溢出,这种不够智慧的成长方式还在我的生活中继续着,我便造就出少有的性格中的纠结和烦躁。
我的性格中那些焦躁不安不够沉稳左顾右盼都影响了孩子,从而使得她也有些注意力不够集中,专注力不够强大,加之古筝老师的不断汇报,又让我对孩子对自己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
说了半天,我好像一直在反思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其实为倒觉得,放松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放松对孩子过分的要求,放松对自己过高的要求,放松对他人显摆的潜意识,放松对生活缓慢的脚步,再试试看,会不会有新的改变。
最后小小的期待一下周日的儿童瑜伽,希望孩子能从中受益,我也可以和孩子相处当中找寻出更合理更舒适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