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四。
一周又要过去了。
从上周天开始,我重新动笔写文。周日一篇,周一一篇,周二一篇,周三一 篇,投了三篇稿,两篇被编辑推上了首页。
这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但我却突然觉得有点疲累,思想上的累。
我是个间歇性的写作成瘾者,间歇性,重症。
高中时看明晓溪,看可爱淘,看郭敬明……看的内心蠢蠢欲动,于是自己动手创作。那时还没有电脑,我特地去买了一个笔记本,本子很漂亮,我用黑色水笔一字一字地写上心里的故事。上课偷偷写,下课努力写,晚自习遮遮掩掩地写,睡前藏在被窝里写……写的停不下来,写的快要疯魔。
结果呢?一段时间后我停笔了。我以为的会让我像小四一样被很多人喜欢的第一篇长篇,半路夭折。那本漂亮的小本子也躺在箱底攒灰。
那是第一次,狂风暴雨似的开始,秋风落叶似的结束。我以为是自己不能坚持。
后来,网络文学出现了。有了晋江有了起点有了红袖添香,我又一次爆发了写作的冲动,每天睁眼抱着电脑,闭眼想着情节,看个电视也不安生,恨不得一天都在敲字。
那次我洋洋洒洒地写了十几万字。
可最终,还是没有完结,我又一次停笔。
这是第二次,风风火火的卷土重来,暗暗淡淡地退出舞台。我还是以为是因为自己不能坚持。
直到这次,我开始在简书写作,又一次重复这种行为模式。于是,我意识到,有些地方不对劲了。
除了工作,我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写文上。
上洗手间在想故事情节,走路在想用词如何达意,淘宝也不想逛了,衣服也不想买了……你以为这是好事?不,并不是,过度写文剥夺了我正常的生活。
做饭的时候,我没了之前的热情。我不再关注菜的色香味俱全,不再想着营养如何搭配更全,脑海里徘徊的都是一个念头: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时间做饭?为什么我要煮这么多菜?为什么我不能把时间花在写作上?
饭煮好了,刚坐上桌,我突然来了一个灵感,绝妙的点子啊,灵感说没就没,不记不行!于是我又拿出了手机开始哒哒哒的写了起来,菜渐渐凉了……
朋友找我聊天,说些困惑说些八卦,说着说着我就觉得无聊,开始心生反感:为什么我要花时间聊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有这时间我还不如去写文。
给父母打电话也变得敷衍了,不再像从前那样细细叮嘱,殷殷情切。没什么事就挂了吧,我要写文。
写文,写文,写文。
我的生活被写文占据。
我感到惶恐。
每次重拾笔墨,我都满腔热情,每次动笔写文,我都全力以赴,但最终,却每次都以停笔收场。为什么?我以为是因为自己不能坚持。
可为什么不能坚持?
当我没忍住,又写了一篇稿子时,我强制让自己停下思考。
写文过度,有没有让我失去什么?
细思却恐极。
无心做饭,生活质量下降;不好好吃饭睡觉,健康水平下降;不和朋友沟通,社交能力下降;不和父母交流,陪伴时光减少。
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写文进步的养料。
很多人说,多写才会进步。多写是能进步,但进步的是写作方法,而只有多接触多感悟多积累,进步的才是写作的思想。
忙着写文,会忽视身边的故事;忙着写文,会抽不出时间去看完整的书;忙着写文,会忘了自己要内省自察。
为什么每次我都写的忘我,最后却都不了了之?也许是因为过犹不及。
我以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每一次失败都是另一种收获。但其实,每一次的失败也预示着失去。
看着别人的文章被点赞,被喜欢,被收藏,被打赏,是否心生羡慕?每个人都会心有绮念,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那样一个人。这是人心,无可厚非。于是写的更多,一天一篇,一天两篇,基数增加机率。
但写作是一种消耗,过度的写就是一种透支。
长久以往,坚持住的寥寥无几。
别让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
写作是一种输出,思想的输出,情感的输出。如果只一味的输出却没有及时地补给养分,能坚持多久?灵感会枯竭,动力会枯竭,情感会枯竭,于是焦虑,于是失望,于是放弃。
这不是一个写作者该有的状态。
写作之人,当博才,当博爱,当有独立自主之精神,当有海纳百川之胸怀,当有节奏和格局,这样方可写出洞察之灼见,不悔之情深。
掌握自己写作的节奏,别急。学会控制喷涌而出的思绪,学会控制急于表达的欲念,学会把灵感储存,分门别类,妥善安放。然后从生活里,从书本里,从见闻里,源源不断地吸收养分,将灵感塑成型,赋上灵魂,再披上华丽的外衣。
写作,是一份平静,不该变成焦虑。
胡适谈读书时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写作也该如此,要一寸一寸的欢喜叠加 。
不攀比,不冲动。
愿你我都能写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