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考停止的地方,是智慧开启的地方……
2
我们既需要苏武牧羊的气节与精神,也需要桃花源的宁静安详与盎然生机。将这两种精神结合起来,生命的航船就可以行稳致远。
3
问:老师,觉得和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朋友聊天,对自己会有益吗?不是说,交朋友要交能让自己有进步的,能提升自己的。
答:有很大帮助啊。我也一直在跟朋友们的聊天过程中不断成长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真实不虚。每当遇到朋友们的问题,当我能够给出更有效的建议的时候,我就进步了。如果效果不大,就说明我的水平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提高。而我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
4
问:老师,什么是止观双运?如何“止观双运”?
答:止,就是定力、禅定;观,就是观照、慧观,即智慧的观照。止观双运是指,这两个方面要相互融入并保持平衡,在定中观照,在观照中禅定。止,直白一点说,就是让妄念停下来。妄念如波浪起伏,止,如平静无波的水面。安住在这样的状态中,就是止、定。观,如平静的水面映照万象,虽然清清楚楚地映照万象,但不被万象干扰,保持清醒、清明、超脱、旁观的状态。这是基础的观。观,更深入的含义,是观照和体悟所观现象的根本性质、根本真相。初期的止观训练,以止为主,先通过某种方法,比如观呼吸、念诵、聆听声音等方式让心专注在某一个对象上,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心不再胡思乱想,让妄念渐渐平息下来。等心能够静下来,专注力比较高的时候,就可以转为观为主。进行止观训练时,观照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的心,这时就被称为观心,属于难度稍微高一点的训练方法。所以一般可以先从其他容易一点的方法入手,慢慢地等定力和观照力都增长了之后,再转入观心。
5
很多人的病痛,至少有一半的痛苦是自己放大的。因为一直被痛苦牵动,就会专注于感受痛苦,那当然就会很痛苦。当注意力不在痛苦上,比如读书,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如果安住在真心的根据地里,根据地里是没有痛苦的。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对痛苦的感受,同时有利于帮助身体更快更好地康复。在根据地里,一直是寂静安祥的。在痛苦中超越痛苦,即是修行。
6
问:老师,“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非常道”,道,难道有常道和非常道?
答:因为语言本身的限制,常道和非常道的具体所指常常有很多歧义。如果把真正的道视为常道的话,那么所有对道的语言表达就都是非常道。反过来理解也可以。道本身是没有名字的,道,这个名字也是人类起的名字,而且不是全部人类,只是中国人起的名字。
7
安住在心灵的根据地里,面对一切,观照一切,接纳一切,处理一切,放下一切,自在随缘,随缘自在。
8
只要有不断向上的心,所有的逆境都会变成智慧的资粮。
9
关于“养浩然之气”——
气,可以理解为生命能量。浩然之气,就是正气,正能量。
心是气的主宰,养气的根本在于养心,并注意培养正心、正意、正念、正思维。
10
情绪如风,来的时候就接纳它,但不要强化它,走了就走了,不挽留它。
天地也有风雨晦暗之时,也有阳光明媚之时,本质上皆平等。
根据地里,是纯然的清净与光明。安住在根据地里,随顺一切因缘,接受风雨,也接受阳光,欣赏风雨,也欣赏阳光。
可以深入地体会,情绪之变化犹如空中的云,而根据地,则在更高远的苍穹,风雨触及不到它。
多训练安住在心灵内在的根据地里,被情绪的牵动就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