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是来自张德芬老师的书,故事发生在冬天的雨夜,一辆雷克萨斯跑车在弯曲的山坡路上疾驰着,加速、急转、超车,原来若菱晚上和老公大吵一架,她又一次地夺门而出,想都没有想要去哪儿。最近她老是有想死的念头,她觉着“活着好累!”这感觉从小到大一直是若菱身边。
突然,车子响了两声,居然熄了火,仔细一看,没有汽油了。“该死!”若菱咒骂着,伸手在身上摸手机。槽糕的是,手机也没带。“每次这种事都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若菱又忍不住自怨自艾起来。迫于无奈,她来到了路边不远处的一间小屋,她鼓起勇气敲了敲门,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兴味盎然地看着她。
老人笑着问:“你是谁?”
“我是谁?”若菱说:“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婚,继父对我一点都不好。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地就结了婚,却久婚不孕,受到婆家人的嘲讽,老公也不同情。工作上老遇到小人,之心朋友也没几个……”
老人说:“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这不是真正的你。”
老人接着说:“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
确实是这样,我都不清楚自己是谁,按部就班的上学,参加高考,大专毕业,找工作。在亲戚的介绍下,毕业后我很快找到第一份工作,在车间实习了两个半月,然后调到技术核成本,刚毕业那会几乎天天要加班到8点,下了班后洗漱完毕,9点多就睡下了。偶尔还抱怨自己的工作和所学专业不对口,而当公司贸易部成立时,因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一般,无法跟客人流畅沟通,没能进贸易部,我“心甘情愿”的做了成本核算员、计划员,一干就是四年半。
当时公司老总说的最多的就是,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知识,社会实践能力。他告诫我们大学生,放下所谓的文凭证书,一切从零开始。现在翻翻刚毕业时写的日记,那时经常给自己喝鸡汤,类似我要充分利用早上和晚上时间学英语、练口语、练听力。而实际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着,最终不了了之。我应该怪谁呢?只能怪自己。
后来,我产假结束,回到公司上班,我的工作被其他同事顶替了。
ps: 读书感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