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一个家长聊天中谈到了代沟,即将大学毕业的孩子与父母同居一个屋檐下各种可能发生的矛盾,由此引起了一些思考,作为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独立。
新时代的年轻人都比较有个性,也非常有自我与自由意识,他们与父母的相处反抗模式与我们如今成为父母一代人真的相差很大。
有不少娇养子女害怕离开家庭独自去面对社会,他们既要父母不要管的太多,又要依赖父母给多些经济上接济,父母也很纠结,是让他们独立,还是任凭由他们啃老。
网络上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面对当下升高的失业率与经济压力,年轻人是要出去独立好,还是依赖并能陪伴父母好?
答案不言而喻,作为成年人,当你无法独立时,父母还在收留你,他们的确用一些东西保护了你,提供给你舒适的环境和经济依赖。
但代价是你没有脱离父母庇护,你也就无法成长的更快,所以既要舒适的享受家庭权威带来的依靠跟支持,同时也要肩负责任带着深深的反思去看待与家长相处。
而从父母的角度,对孩子的教育,终极目标不应该是让孩子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而是让他们尽快独立出去。
尽管这个做法在情感上很挑战,实际上才是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尽早独立出去,才会让他们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什么事都来依赖你。
有些父母很容易把一些脆弱,不安全感偷偷的隐藏在对孩子的教育当中,结果就是孩子长大以后对人生中很多问题处理不了,只能依靠父母,而自己的发展也被阻断了。
软弱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与孝顺也应该是客观的,不能一味的愚孝,父母他们说什么就得听,因为家族与社会的进步应该保持一个节奏。
下一代成长的环境与社会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应该比上一代有更宽的认知和视野,在做出判断的时候是可以摆脱童年惯性的。
如果我们想和父母维持好的隔代关系,就要经历一次英雄之旅,要有一种对童年思维的新认识,要有一个重新观察父母的视角。
父母肯定是最爱我们的,可是我们既不要盲从,也不应该跟他们关系搞僵,不然也是很让双方都痛心的。
当然如果我们通过怨恨来逃避就是一个漩涡,这个漩涡只会让你越陷越深,越逃避越感到痛苦,越为自己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感到愧疚。
你可能会把责任推给别人,会对父母乃至社会有更多的怨恨,导致更多的逃避,这就是恶性循环,长期来说也是一种悲剧。
仔细想想当你怨恨父母的时候,你很难区分出你是真的在客观上对他们抱怨,还是在对他们的怨恨中逃避你自己的责任。
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你认为坚定追随的事情,也可以表面上对父母阳奉阴违,说出善意的白色谎言。
当你最终做出好的结果时,相信父母是能够最终接受的,因为他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更强。
年轻人要勇于脱离父母,踏上你人生独立行走的英雄之旅,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早点自立自强,在历练中变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