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摘要
如何更快速、高效地向市场推出一款新品/ 服务,是摆在每个企业(社团)面前的难题。而曾帮助IBM脱离破产境地,带领华为腾飞的IPD流程,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介绍IPD流程六大阶段基础上,推测永澄习惯系统所处阶段,总结作为围观群应该关注的五大问题,最终给出自己的入团标准@易仁永澄
- 如果让我选择入团标准,必须条件有:
- 强烈的自我提升动机。能积极参与老大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尤其是以前习惯养成反复失败的,这里绝对是东山再起的摇篮。
- 问题记录总结的能力。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思考解决办法,促进新产品的完善或升级。
- 乐于交流和分享的意识。积极参与大家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从而促进社团和团队的共同成长进步。
- 我的入围优势:
- 符合上述标准
- 脑洞大,想法多
- 了解供应链理论,能为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方案;
- 答疑会内容整理组成员
一、写在前面
”端午后第一天,在大多数人还没进入状态的时候,永澄大神竟然来刷屏了!?“
“What?”
“还是先来围观下看老大怎么说,万一有干货呢......”
二、马博士发布30罗汉召集令,无奈问题难倒一筐人
我总是佩服马博士的手好长,随手一拉,就能将分散全国各地的小伙伴拉到一个群里来。打开一看,全是大神啊,而且还有小生(窃喜又能抱男神大腿),但没来得及细看,又被马大的一串问题砸晕了。
本次围观团限额30人,我把好友中比较有竞争优势的朋友们邀请到这里来,咱们一起来讨论下,集体贡献力量、群策群力、多多入选~
- 如果由您设定围观团的入团标准,您认为哪些条件是必须的呢?
- 请列写自己入选围观团的优势有哪些?您可以为永澄老师和围观团成员提供哪些资源和帮助?
- 自己想到的其他话题
Ps1:据说围观团的入团标准还没有确定,如果咱们给出来一套,大家调配一切资源来满足,您说入选的几率大不大?
Ps2:大家可以把您身边有竞争优势的小伙伴推荐给我,我统一邀请大家入群,同侪互助、同侪激励,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做一件很牛的事~
刚开始我回了一个简单的答案,结果被马大无情打回,才发现背后有玄机啊,这个问题看来必须要好好思考一下,不然被马大踢了就不能抱上我心爱男神的大腿了!
三、思考思考再思考,结合IPD流程推测本次围观的目的
“为什么选择30个团队,而不是10或者300?”
“30以前难道是1,30以后是不是就是300或者3000甚至300000?”
-
带着这个疑问,想到IPD的六个开发过程,就来试着分析一下:
IPD流程: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原型机开发)——验证阶段(小批量试产)——发布阶段(大规模量产)——产品生命周期
- 开发过程主要是原型机的开发与评审,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制造确定“标准样本”;
- 验证阶段主要解决 “如何才能批量化复制的问题”。通过小批量(几十-几千)的生产,来验证物料的稳定性、可获得性等,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或供应方案,来确保大规模量产的顺利进行。
- 发布阶段是在小批量验证可靠的基础上,进行量产复制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意味着新品开发项目的结束,同事也是新品上市的标志。
- 回到老大的系统:
- 迁移到老大的习惯系统来看,老大自身已经开发并检验完毕,输出了相应标准,说明开发阶段已经完成。现在召集30罗汉,就是结合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使用情况来调整优化这个系统,完成产品的众测众评,从而为最终的面世奠定坚实基础!
- 在这个阶段,每个人其实更像是一名项目经理。
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应该如何围观本次活动?
作为吃瓜群众的一员,强烈建议在后续的活动中采纳下面的姿势,吃好瓜,围好圈,慢慢看。
- 习惯系统好不好用?能否直接拿这个模型来套用?若不能,问题出在哪里?
- 习惯系统是否容易上手?操作说明是否好懂,对于俱乐部新人是否容易操作?
- 你还遇到哪些问题,哪些是个人的,哪些是系统的,都是如何解决的?
- 用了这个系统后的收获大不大,能达到预期吗?
- 要是由你去组织300人的学习小组,你觉得还有哪些点要注意?
五、后记:对于马大问题的围观思考
- 如果让我选择入团标准,必须条件有:
- 强烈的自我提升动机。能积极参与老大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尤其是以前习惯养成反复失败的,这里绝对是东山再起的摇篮。
- 问题记录总结的能力。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思考解决办法,促进新产品的完善或升级。
- 乐于交流和分享的意识。积极参与大家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从而促进社团和团队的共同成长进步。
- 我的入围优势:
- 符合上述标准
- 脑洞大,想法多
- 了解供应链理论,能为产品开发和推广提供方案;
- 答疑会内容整理组成员
最后,我想说这两个问题真的不好答,毕竟我只是一个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