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公历6月11日,农历五月初六,是端午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如果只从公历上来看,今天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天。但是,要是农历上来看,今天可就不普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
今天是甲辰年[龙] 庚午月
丙午日,按老辈人的说法,在芒种节气过后,如果遇到干支纪日法中的“丙日”,那么这一天就被认为是梅雨季节的开始。因此,今天是今年“入梅”的日子。
这个判断方法主要源于古人的一句农谚,是这么说的,“芒种过,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意思是说,黄梅雨季的“入梅”时间是从芒种后第一个“丙日”算起,而“出梅”的日子是在小暑后第一个“未日”结束。因此,按照古人的方法,今天(6月11日)是“丙午日”是“入梅”的日子。而小暑过后的第一个“未日”是在公历7月6日,这天是甲辰年[龙]
辛未月 辛未日。
这是古人的判断“梅雨时间”的方法,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和现在的判断方法判断出来的“梅雨时间”差不了几天,更显简单一下。现在的方法更为复杂,农民自己几乎是自己判断的,主要是通过降雨天数、温度、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数据来判断的,具体如下图:
今日入梅,老话说“早梅旱断伏,晚梅雨不休”,是什么意思呢?今年是早还是晚呢?来具体了解一下。
古人把梅雨季节开始的时间出现在“芒种”之前称为是“早梅雨”,相反,出现在芒种节气之后称为是“晚梅雨”。
按农谚的说法,“早梅雨”的年份,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在公历6月下旬便进入盛夏。导致不同程度的伏旱。而“晚梅雨”的年份,“梅雨时间”通常持续时间不长,平均仅半个月左右,但其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甚至会引发大水或洪涝灾害。
今年不论是从气象上来看,还是从芒种节气上来看,都是“晚梅雨”,预计南方地区会持续阴雨连连的天气,甚至可能会有大水和洪涝灾害的出现。
南方多雨,通常北方则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河北、河南、安徽以及山东一带,大概率上降雨比较少,旱情可能会相比常年偏重一些。
例如,数据显示,河南省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7-39℃,河南北部、中东部地区37℃以上的高温日数预计有7天左右。其中,高温最强时段将在6月11-14日之间,北部、中东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可达40-42℃,将接近或突破6月历史极值。
那么,今年夏天雨水多不多呢?下面来看一下古人留下的农谚是怎么判断的:
一、雨打黄梅首,四十五日雨不休
意思是说,如果“入梅”这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45天里降雨的天气会比较多,甚至会引发洪涝,人们要做好防涝准备。
类似的农谚还有“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表达的意思相近,意思也是说,如果“入梅”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后期还会有阴雨连连的天气 。
二、淋了入梅头,连雨不归家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入梅”这天不是晴天,阴雨连连的话,那么就是预示接下来还会有连阴雨的天气,大雨阻断了人们回家的路。
三、入梅日头笑,黄金遍地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一句刚好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入梅”这天是个晴天的话,接下来会以晴天少雨为主,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这样秋天大概率会是个丰收年。相反,如果这天下雨的话,则预示降雨天气多,会影响作物的播种和生长。像农谚“雨打黄梅头,寡妇要发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按农谚的说法,如果“入梅”这天天气阴凉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还可能会出现降雨阴雨连连的天气,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大水和城市内涝。相反,如果这天是晴天的话,则预示接下来降雨天气会相对少一些,甚至会有伏旱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