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确是一本好书,书中讲了很多阅读的方法,但对我而言,读起来有些晦涩、吃力。
这本书对阅读层次进行了划分,依次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也就是说你到达主题阅读的层次后,依然需要用到前三个层次的阅读。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基础阅读。在这个阅读层次,问自己的典型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到达这个层次的阅读,才算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按我的理解来看,检视阅读可以等同于速度,即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抓取关键词、重点词义、语句等,找到这本书的主旨,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讲的是什么?看到书名、目录以及翻看完全书后知道这是哪一类书?是实用性的还是理论性的?是历史哲学类的书籍还是科学数学类的书籍。
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略读,预读,另一种是粗浅的阅读。
如果你对一本书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或这本书对你有用,但你时间有限,那你可以选择略读整本书,了解这本书值不值得你多花时间仔细阅读,提高你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有可能会遇到读书就犯困的问题,如何克服?首先你要明确自己阅读的目标,在看书时尽可能的做到主动阅读,并对自我有一定的要求,带着四个基本问题来阅读。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书的主旨。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作者的论点。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对书的内容,作者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你可以认同作者的观点,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是否能从书中获取你想要的讯息,读完是否有所启发?
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求得理解。做笔记,一是可以让我们保持清晰,二是可以帮助我们主动的思考,更好的理解、吸纳书中所讲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便于知识的存储、共享和传播;三是有助于强化记忆。
做笔记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那一种方法。
根据检视阅读阶段要回答的三个问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整本书在谈什么?书的整体框架是什么,作者论证观点的逻辑是什么?)来选择是记结构笔记,还是概念笔记亦或是辩证笔记。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不是简单的看完一本书就算了,而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的四个规则如下:
第一个规则是:对书进行分类;
第二个规则是:用最简练的语言对一本书进行归纳总结,一言以概之整本书写的是什么。
第三个规则是:讲述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也就是说对整本书的内容剥丝抽茧,摘出它的骨架,弄清楚各个关节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第四个规则是:找出作者再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可以通过抓取关键字、最重要的句子,以及作者的论述和问题中挖掘这本书详细的内容。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也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
1、准备阶段
①确定你要研究的主题,根据这一主题设计你要阅读的书目;
②浏览筛选你的书单,确定哪些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2、主题阅读本身
①速度你筛选整理出来的书目,确定跟你最相关的章节;
②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③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罗列出你的见解。
④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
⑤针对主次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这本书的第三篇着重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比如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如何阅读想象文学等,这部分内容对我暂时用处不大,建议你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有针对性的阅读。
养成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未知的世界,发现未知的自己。
愿每位读书人都能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