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朋友给我出了命题作文:说说提问心得吧。我虽然应了,但还是觉得惶恐,因为难。从我入行做培训第一天起,就强迫自己在练提问技术,课上的引导、小组的催化、个人的教练,核心技术都是提问,即便程度有所不同,比如小组催化的提问重在推进讨论,往往需要把笼统抽象的问题做切割细化,大家聊起来才有目标感;而个人教练的提问则技术繁多,目的也各自不同,甚至还需要调动自己的直觉,问出奇奇怪怪但又直指人心的问题,可遇不可求。市面上写提问的书不在少数,厚厚一本,学来学去不得要领。既然应了,就硬着头皮写几条感受比较深的吧,贻笑大方是肯定的,权当无知者无畏吧。
1、倾听是前提。我这么说肯定不严谨,因为在积极倾听中,除了认真听、复述、重述、换框、总结之外,提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这里讲的倾听那就是“认真听”,目的就是理解对方在讲什么,所谓沟通就是至少听懂对方表面上讲的,要做到这个其实已经不容易了,碎片化地捕捉信息的方式,已经让我们很难专注很长时间听一个人说话了,这个要养成习惯,需要时间,当然还得记性好,否则人刚讲完,咱扭头就忘了,其实人和人之间的联结就断了。听进去才问得出,记得住才问得好。
2、开盒子是方法。认真听能听到表面信息,但是我们总希望引导出对方真正想讲的,这才是沟通的高级阶段,这就需要提问了。当然,最高级的当然是听出弦外之音了,不问也知道,其实来自于对说话人的深入了解和语境的准确解读,非一时之功。提问很大的作用在收集信息,“开盒子”其实是个形象的比喻,意思是对方说了一句话,咱能不能首先听到几个关键词,这就是“盒子”,沿着关键词去提问就是“开盒子”。简单说,一句话里包含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甚至还有感叹词,开什么盒子就会引导出什么内容。所谓知音知音,就是那种开盒子特准的人,一下子问到了对方的痒痒处,那就等着TA自己挠吧
3、开合是节奏。所谓开就是问开放式问题,其实并不多,开放度高的是what和how,低一些的是who、when和where,就没有了,why是一个实在没办法才问的开放式问题,通常尽量转述为what的问题为好。合是指封闭式问题,不要看不起这类问题,往往一击中旳的都是这类问题,因为收集信息的目的是确认重点,开放式和封闭式各有用处,老问开放式的也聊不下去或者让对方觉得没价值感觉不好。合完又可以开,对话就深入了。开合开合,收集完信息处理一段,再往深了收集再处理一段,由面到线再到点。
4、愿意花时间是一切。我见过培训大神的实战教练,荷兰同事向来不喜欢套路,连GROW模型都不用的,任何问题切入,一开始问得那个散啊,完全不知道在干啥,突然就如有神助问了石破天惊的问题,立马开始了神转折。下来之后我问怎么会这样?对方笑笑说:说说话,多么美好的时光。你看,无论学了多少提问技术,要是心里着急不耐烦把对方当作问题来处理,就不愿意给对方时间,那就始终就没学会提问。有人喜欢把这个称作同理心或好奇心,其实要我说,无非就是两个字:尊重!
关于提问,让我不假思索说几条,也就是这些了。我尽力写清楚,也希望您瞧得明白。️爱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