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晚陪孩子在餐厅看书,看完后书本没有收拾,今天早晨老妈在追问我书应该放在哪里的时候我感觉心里不太舒服,而当她没有多说什么的时候,我忽然察觉到了我的偏见与假设,我的不舒服来自于我认为她会因为没有收纳好书籍而责怪我,我的耳畔甚至提前想起了“你每次都不…”之类的话语,所以即便她并没有想要这么批评我,我也已经开始了内心的条件性反抗。反问自己:
如果我可以基于问题本身去处理事情,甚至看到她对保持家庭整洁卫生付出的操心,我是否会有更好的情绪应对方式?答案是:是的。
如果我能从根本上关注到促进家庭环境的各项小事,并养成习惯,我是否就能更有利的促进家庭和谐?答案是:是的。
2.跟老板对话,问了我一些让我觉得他“应该知道”的问题,还让我做问题分析给他。我当时就不爽了,立即觉察到自己的对他的“鄙视”以及不满,第一反应想告诉他“自己不知道,不应该是我来回答,让他去问别人”,但觉得“不知道”不是一名经理人的作风,所以作罢,在没有应对办法的情况下,第二种方式是直接无视他,不去作答。思考再三后,觉得他需要的是我给予他专业的支持,他思路应该是混乱的,需要有人帮助他梳理。所以按照这个思路表达了做全面的分析自己会有困难和盲点,但是从HR的角度我的判断及后续思路是怎样的。果然得到了他的积极回复,同意了我的建议。如果我坚持了开始的偏见与思路框架,我就失去一次帮助他并且得到认可的机会,也失去了让自己思考解决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