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晴
孩子们每天都在面临学业竞争,成绩好的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每天战战兢兢,压力山大、唯恐失败;从小成绩不好的,就会有挫败感,即使其他方面有优势,但是因为获得不到大人足够的肯定,所以很难有自信。
不排除有一部分人不怕挫折、不怕失败,越挫越勇,这当然是好的。但大部分人每经历一次失败,勇气就会减弱一分,自信就很难建立,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才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
成长的路上,孩子可能因为一次失败,或者学习失利,从而产生认为自己不行的想法。这种想法会伴随人的一生。它让孩子无法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没价值。结果不仅使孩子在学习上没自信,也会影响他们解决其他的人生课题。
有时候,孩子不愿努力投入,是不想面对结果。他们害怕付出行动却没有好结果,所以宁愿选择逃避。
因此,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赋予他们勇气,帮助他们形成成长型人格,即不看重得失和结果,看中的是从中收获了什么。让孩子明白,失败不可怕,只要努力就好,每个人都有长有短,一定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
二、学习应该认真,但不必过于沉重
孩子成绩不好需要道歉吗?
作者说,孩子学习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如果这次成绩不好,不用觉得辜负他人,也不必消沉,只需为“下一次”努力就可以了。
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错误观点,使孩子认为没有好成绩就会遭受冷落。同时,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不然,他们会更沮丧、更消极。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学习,但不必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
三、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生活中,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行为。他们聊起孩子,多数只提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行。但这并无益于孩子。
作者说,孩子的缺点像黑暗,投以光明就会消失。其实,就是要看到孩子好的一面。比如,孩子的思维跳跃,注意力不够集中,换个角度看,他的发散性思维较好,想象力丰富,更有创造性。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尽管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父母要尝试着、有意识地去关注孩子的长处和行为中好的一面。通过肯定好的一面去培养孩子的自信。
比如我的大学同学的孩子在小学入学前,发现有多动症的倾向,喜欢自言自语还经常莫名其妙的大喊大叫,大夫说如果不加以重视,孩子很难融入正常课堂。孩子的父母特别焦虑,找到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发现孩子的智商特别高,而且有音乐天赋。专家建议孩子学音乐,孩子特别喜欢音乐,很短时间就进步飞速,多动症也完全好了,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得到了挖掘可谓前途无量。
四、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决定人生
孩子在遇到挫折和学习不理想时,难免会消沉和产生疑问。这时,父母需要做到两点。
①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孩子也许学习不努力、成绩不好,这和父母的理想会有差距。即使如此,父母也要去关注孩子的真实面,不要拿他们与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感会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②父母别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也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如果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可能让孩子怀疑自己,并产生抵触心理。这些状态,都将使他们无法冷静思考。
作为父母,所能做的、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而不是替他们决定。
结 语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妈妈每天都忙于工作、家务、照顾老人等等,忙得连跟我们说话的功夫都没有,在我印象里甚至妈妈都没有表扬或批评过我。妈妈总说自己嘴笨,不会教育孩子。但是奇怪的是,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妈妈是用自己的行动对我们进行无声的教育。如果妈妈能再给我们多一些肯定,我想自己会更自信些。
小时候有一户邻居,妈妈天天唠叨两个孩子,孩子却没有按照妈妈的期望,学习越来越差,甚至完全不听家长的。
我们都曾是孩子,但成为父母后,却忘了小时候希望父母怎样对待我们。
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时也启发我们从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给他们鼓励和勇气,继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指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