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上云居
毛泽东主席曾填写过一首《清平乐.会昌》,其中有两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对于云居山,是再恰当不过的描述——这里风光迤逦,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以奇秀的风光和渊深的禅宗思想,被誉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人间仙境,天上云居”。
云居山,最早名为“欧山”。直到唐朝年间,因其“山势雄伟高峨,且常为云雾所抱”才更名为云居山。大约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马容禅师与司马头陀同游此山,见山颠之上,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峰峦,列如屏障,遂发心在此山开基建寺——取名“云居禅院”;时至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时称"南宗伟人"的曹洞宗第二代传人——道膺禅师上山住持并开法授众。其时,座下僧众云集,多达千五百余。“云居禅院”至此名震天下,唐僖宗特赐匾额“龙昌禅院”,至此而成为曹洞宗祖庭。继道膺之后,有道简、道昌、怀岳等住持“龙昌禅院”;直至北宋年间,宋真宗将其敕名为“真如禅寺”。其间又有清锡、道齐、义能、慧震、契环、佛印、晓舜、自宝、守亿、仗锡、元祐等相继住持;明代以降则有圆悟、宗振、普云、掩室、呆庵、小隐、慈舟等相继住持。直至当代禅宗泰斗虚云,以一身担下五宗法脉——接鼓山妙莲所传临济、接寿昌耀成所传曹洞、接密印宝生所传沩仰、接长汀清持明湛所传法眼、接光孝深净所传云门。为禅宗五门兴废续绝,而时至今日。“真如禅寺”一千二百多年,几近整个禅宗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我国汉传佛教三大丛林样板之一。这里留下过数不尽的禅宗佳话和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这其中又单数“赵州関”最为著名。
“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这首宋人张无尽的偈语,可谓天下无人不知。当年赵州和尚行脚至云居,道膺禅师以机锋相投,曰:“老老大大汉,何不觅个住处?”赵州从谂曰:“什么处住得?”云居曰:“山前有古寺基。”赵州曰:“与么,和尚自住取。”赵州遂结茅而住。一段时间,道膺觉得赵州这么住着,总也不是回事,于是又拿话锋激他。但其实二人私交甚深,所谓“英雄相惜”。赵州初上云居时,道膺曾于半路迎侯。赵州从云居离开,又行至鄂州茱萸山处(见景德传灯录)……赵州年长道膺许多,后来赵州和尚圆寂,道膺在当年二人话别处,建此“赵州関”——此関又有机锋转语隘口,即“禅関”之义。関门的两侧墙壁上,如今分别刻有苏东坡的《和黄庭坚游云居山之作》和白居易的《游云居寺•赠三十六地主》。“赵州関”赵州给世人印象最深,莫如一句“吃茶去”,且衍生出“赵州茶”这一禅宗佳语。当年一句“吃茶去”,也不知截断过多少求法者的言语道——令其反观自心,回看“本地风光”。然而“赵州茶”,实源于云居“攒林”茶。当初赵州在云居,道膺吩咐小沙弥每日为其煮上等好茶,也时常过来与赵州品茶玄论宗门奥义。赵州离开云居时,道膺还特意挑选上品“攒林”相赠。禅门吃茶与“明心见性”,从此结下不解之缘。“禅茶一味”——月华即水,水即月华,犹江月孤悬,照古照今。上世纪九十年代,虚云传法弟子赵州柏林寺住持——净慧大和尚前来云居山,请回120株“攒林”茶苗,移至河北赵州种下。并为此赋诗:“燕山修水隔天涯,明月清风共一家。千古禅林公案在,逢人且说赵州茶。”昔日住持一诚大和尚,曾在一次茶会上,为前来的美国友人欣然题词:“客来请饮赵州茶,淡薄休嫌衲子家。”可见,“赵州茶”实即“攒林茶”;“攒林茶”实即“赵州茶”——二者不一不异。中国佛教界曾经领袖——当代杰出居士赵朴初先生,为柏林禅寺赵州影像碑题诗:“平日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在众多住持当中,佛印可谓与云居山因缘最深。禅师一生酷爱山水,曾先后四次来住于云居。直至公元1079年,正式接任“真如禅寺”方丈直至在此圆寂,长达19年之久。佛印在云居开演禅法,坐下僧众多达千余,再现道膺当年之盛况,宋神宗特御赐“真如禅寺”匾额。宋代释道济有诗赞云:“道冠儒履佛袈裟,和会三家作一家;忘却率陀天上路,双林端坐待龙华。”千百年以来,云居山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特质,更是吸引像白居易、苏东坡、皮日休、王安石、陆游、秦少游、朱熹、苏曼珠等大批文人雅士纷纷前来。这当中又因佛印之故,苏东坡与云居山所结因缘最深,二人最早结识于镇江“金山寺”。如今的“金山寺”内,依然陈列着一条玉带,见证着二人曾经的“忘形交”。苏东坡与黄庭坚,有一回同来云居拜访佛印,并相约各赋诗一首。黄庭坚乃作《登云居作》,苏东坡遂作《和黄山谷游云居》:“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一片楼台耸天地,数声钟鼓落人间。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
进到“赵州関”,沿“明月湖”左边,往前有一条青溪。青溪上有一座“佛印桥”,就是苏东坡诗中所写“碧溪桥”。旁桥一巨石,相传苏东坡与佛印经常来此谈经论典,后人因刻“谈心石”以示纪念。旁边“石床”二字,乃苏东坡亲书笔迹。
苏东坡才高而耿直,故屡遭奸人陷害,多次被朝廷贬谪。彷徨苦闷之际,佛印曾寄语劝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望其早日出离红尘,可惜大学士终因尘缘未尽,未能就此踏进佛门。在“风景这边独好”的云居山,这样的名人佳话,多得一时难以说尽……
云居山真的名副其实,这里常年为云气环抱。不经意间,就是一阵烟雨。新落成的“国际禅修院”,不时就被笼罩在烟雨朦胧当中——宛若仙境。说是仙境,其实更胜似仙境!你听——轻风、细雨、沙沙的树叶,它们全都在说法……四面八方修学者云集于此,“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景象不正是《阿弥陀经》当中,佛所讲的凡圣同居净土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