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限电、停产正在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份。受此影响,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关于限电停产的公告,有的工厂甚至停工放假。
各省市在限电要求上的具体措施:
广东:广东电网表示,自9月16日起执行“开二停五”用电方案,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错峰日只保留保安用电负荷,保安负荷在总负荷的15%以下。
浙江:9月21日晚,有消息称绍兴市柯桥区下发限电通知,从即日起到10月1日,浙江省将高能耗企业全部关停,包括所有印染厂、化工厂、化纤厂等。
山东:全省因煤炭供应不足,电力紧张,启动限电措施。
江苏:9月初江苏省工信厅会议指示要对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涵盖全省323家年综合能耗5万吨以上企业和29家“两高”项目企业的专项节能监察行动全面展开。
宁夏:高耗能企业停限产一个月。
云南:已开展两轮限电,后续将持续加码。工业硅企业9-12月份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9-12月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2021年8月份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
广西:要求从九月份开始,对电解铝、氧化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实行限产,并给出了明确的减产标准。
四川:暂停非必要性生产、照明、办公负荷。
河南:部分加工企业限电三周以上。
重庆:部分工厂8月初限电停产。
内蒙古:严格控制企业限电时间,电价上浮不超过10%。
陕西:要求9-12月,新建成“两高”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本年度新建已投产的“两高”项目在上月产量基础上限产60%,其他“两高”企业实施降低生产线运行负荷、停运矿热炉限产等措施,确保9月份减产50%。
限电、停产主要是双重因素的叠加,一是一些地区出现能耗双控压力而采取能源消费管控措施。
二是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价,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加上国内严控排放量,进口上的一些问题致使煤炭供应也不够,导致火电公司成本越来越高。煤炭供应偏紧,煤炭价格太贵,电煤价格始终在高位运行,煤电厂库存持续降低。而目前我国电力供应还是以火电为主,不管是光伏,还是风电、水电短期内都无法满足用电需求,还是要靠煤发电,当前火电占比超过70%,其中煤电又在火电中占比接近99%。
有统计,目前平电价格4毛一度,但是火电发电成本已经到了6毛。按当前煤价计算,假设不发电每日赔80万元,可是开机每天赔100万元,这种情况下电厂宁可选择被考核也不愿意发电。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只有两个办法:
1、降低煤价:这个不太容易,毕竟煤炭也要靠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不是你说了算的。
2、电价上涨:上涨的电价把火电企业的亏损弥补掉,意味着一度电大概要涨个两毛。
其实,6月份的时候就有11家煤电企业提出要涨价,到现在已经撑了4个月,但是看国家的意思还是想要在其他地方再努努力。比如,22日国常会上领导再次提出:更多用市场化的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供给端只能撑一时,还是要从需求端来着手,现在是限制高能耗企业用电,保民生用电,如果这一招还不够,下一步就是电价上涨了。只不过,电力是工业之母,涨价其实不只是电费上涨这么简单,会推高全社会的通胀水平,所以要慎之又慎。
不管是煤炭还是石油,都是被卡脖子的,不但要面临环境污染,还要面临能源危机,总之不是长久之计。在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的环境下,过去火电厂电网主力就面临压力,一是大火电厂不容易批,提前准备供电缺口不容易;二是大量风电光伏上网要协调;三是要保持电价稳定,民用电价不能动,工业用电还要降价支持实体经济,这就让电网压力山大。
所以,不管是碳中和也好,还是双控也好,本质都是为了能源转化服务的。改变的过程都是痛苦的,目前这些,都是转换过程中的阵痛。
未来一方面是供给端的技术突破,不止是发电,储电方面、输电过程中的损耗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就是需求端的限制,通过行政手段限电停产,或者通过价格手段减少需求。